当前位置:主页 > 学前教育 >
“治愚”加“扶智” 拓宽教育扶贫路

 

“治愚”加“扶智” 拓宽教育扶贫路

船山区探索教育扶贫发展新路子

长久以来,教育扶贫工作一直是船山区教体局各项工作中的一个重头戏。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如何做好教育扶贫工作,船山区教体局通过多项措施的结合,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船山区教育扶贫的发展道路。

  “治愚”和“扶智”,最根本就是要发展教育。思想观念的落后,是众多贫困发生的根源问题,而教育扶贫的实施,则紧紧抓住了贫困村脱贫致富的“牛鼻子”。为做好教育扶贫的工作,近年来,区教体局积极开展“精准结对帮扶”“推进薄改项目”“送教上门”等活动。2018年以来,区教体局为2200余名贫困生提供学业辅导或心理咨询4000余次,为48个居家残疾儿童送教上门580人次,并依托10个教育联盟和25所乡村少年宫及留守儿童之家等平台,实施“爱心育才”关爱行动,让全区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永兴镇小埝村的小峰(化名)是一个15岁的少年,由于患有智力障碍,怯于和人交流,早早退学在家。类似小峰的孩子还有很多,为了让这一类特殊的孩子也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送教上门,就成为了船山区教体局工作的一个重点。为了让小峰能够和普通孩子一样学习,区教体局组织船山区特殊教育学校(简称特校)的老师对其进行送教上门。特校的老师每周都会利用空闲时间到小峰的家中为他上课,帮助小峰识字、交流,让小峰拥有生活自理的能力。

  自2016年3月,区教体局正式开始实施送教上门的工作,在送教上门工作的开展下,特校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障碍和家庭情况,为每一个对象制定了个别化教育计划,建立了IEP档案,开展了生活适应能力培养、文化知识教学、康复训练等专业服务,让特殊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和普通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

  “软件”得到了强化,“硬件”的改善就更不可少。城乡教育场地不完善,极大程度的制约着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今年来,区教体局投入资金675万元,实施“全面改薄”计划,涵盖城乡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校舍改造等项目10个;计划改造校舍5000平米,新建或改扩建运动场6000平米;投入资金124万元,完成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20个、贫困区域学校互联网接入25个、“名师、名校网络课堂”建设8个;物流港小学的建成投入使用,油房街小学纳入改造计划,城乡学校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种种教育事业的变化,无一不彰显区教体局在教育工作中所作出的努力。

  无论是送教上门还是改善学校设施,无论是发放贫困生资助金还是精准结对帮扶……船山区教体局的种种措施,为我区脱贫攻坚战平添一抹暖色,让教育扶贫的阳光照耀到每家每户。(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