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8 23:31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学前教育是每一个儿童接受集体教育的开启,是每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提升。实现幼有所育,成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
扩资源、调结构、增普惠、提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出台学前教育相关政策与文件,逐步形成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政策保障体系,为学龄前儿童享受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提供了根本政策性保障。
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幼儿园数达到29.5万所,比2011年增加12.8万所,增长了76.8%。与此同时,毛入园率也在持续快速提高。2021年,全国在园幼儿数达到4805.2万人,比2011年增加1380.8万人。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表示,“我国学前教育十年大发展再次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彰显了党全面领导教育工作的制度力量。”
幼有所“育”
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进入幼儿园后,孩子变得讲卫生、懂礼貌了,有时还会提醒大人饭前要洗手。”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镇盘塘村村民吴琳琳的三个孩子都在家门口的村级园上学,她说:“幼儿园条件好,孩子吃得好,收费也低,把孩子放这里我就能放心去干活了!”
近年来,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巨变,不仅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十年来党和国家对学前教育全面系统部署的现实写照。
党的十八大提出,“办好学前教育”;党的十九大要求,“在幼有所育上取得新进展”。连续十年,国家实施了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中央财政设立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一系列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在各地实施。
“在基础教育大格局中,国家坚持学前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持续启动实施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连续实施了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这都是推动学前教育十年大发展的战略举措。”张志勇分析。
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申报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公办园,新建、改扩建教育部门办园,管理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支持企事业单位、集体办园,探索公办园领办分园等多种方式,不断扩大公办资源,努力扭转公办资源短缺、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2018年,针对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以及“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基本方向,提出了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的重大政策举措。这是党中央对亿万学前儿童的亲切关怀和办好学前教育的坚强决心。
如今,根据教育部统计,2021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包括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达到24.5万所,占幼儿园总量的83%,其中公办园12.8万所。
单从投入来看,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从2011年的9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00亿元,累计投入1700亿元。此外,全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从2011年的416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532亿元,增长超过5倍,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占比从2.2%提高到5.9%。
今年1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城镇新增人口、流动人口集中地区和农村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幼儿园,加强城镇小区配套管理,加快补齐普惠性资源短板,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到2025年,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
从“有园上”到“园好上”再到“上好园”,党和国家多措并举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教育期待。
幼有所“获”
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这里有融合天山山脉和江南特色的悬梁式建筑,这里有8个游戏专项教室,这里有麟启蒙馆、游戏大厅、阅读公共空间……这里是新疆库车市李惠利应麟幼儿园。4500多公里之外,“要让库车的孩子和宁波的孩子享受一样的学前教育”,是浙江省宁波市李惠利幼儿园副园长李海珍的最新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了让每一个幼儿健康成长,为了让每一个幼儿绽放光彩,国家将这项千家万户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学前教育发展作为基础工程,下大力气、用真功夫,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如今,随着普及、普惠程度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有了更高的目标——高质量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