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前教育 >
宝鸡职院凤翔师范学院相关专业介绍

 

学院简介

  百年历史沉淀,传承创新发展。凤翔师范学院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于1902年。在120年的办学历史中,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创建至今,培养了6万余名教师,大多成为西北地区基础教育的骨干,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学院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师范”“全国文明学校”等国省级集体荣誉30余项。2020、2022连续两年获全国高职师范第一,学前教育专业群获陕西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

  新时代、新使命,凤翔师范学院全体员工,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发扬“精诚致功,厚己达人”的大学精神,遵循“敦品尚能、学养日新”的校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产教融合,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教育教学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机构设置完善、专业布局合理。凤翔师范学院设有办公室、教务科、实训科、学生科4个职能科室,承担着教学管理、学生服务等综合职能。现有学前教育、公共艺术、学工3个党支部,发挥着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语文、公共艺术、广告动漫等5个专业教研室,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团队建设、社会服务的主力军。

  现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小学英语教育、商务英语、社会体育、动漫制作技术、广告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10个专业,在校学生共计6800余名,140个教学班,10个学生社团,形成了以师范为主体,以艺术人才培养为特色的综合性高素质专业化儿童师资和艺术人才培养的基地。

  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内涵建设逐步加强。顺应职业教育高质量的需求,凤翔师范学院以创新驱动发展,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支撑发展、对接高端的理念,整合10个专业,组建学前教育专业群和艺术设计专业群,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办学新格局。

  按照“托早幼小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要求,形成院园校企融合发展一体化推进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搭建了“专业融德育、体育、美育、劳育、创新教育”五育融合新架构,立德铸魂育时代新人。依据学生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实施分类分层教学,开设卓越班、订单班和普通班,定制特色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深化教学改革,开展”1+X”证书试点、改革学分置换的办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发展需求,实现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人才观。

  师资结构合理、教研成果丰硕。凤翔师范学院现有专兼教师255人,其中高级职称120余人,博士、硕士学历96人,双师占比76%。有国家、省级劳模5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教育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曾宪梓奖获得者3人。有省级以上专家、名师、大师、教学能手90多人,市级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3人,“五一巾帼标兵”5人,有教学、科研、服务创新团队5支,成立了专家、名师、大师工作室10个,组成了一支德艺双馨的人才培养矩阵。

  近三年,出版教材19部(1部教材获省优秀教材二等奖)、专著24部,专利75项,发表论文189篇,在研课题100多项,其中国省级课题56项,成功获批国省级示范项目6个,精品在线课程5门,建设网络课程110门,教学资源库3个,教师获省级奖励荣誉100余项,其中教学比赛获国家级一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11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13项。学生获奖100余项。

  校企合作新突破,服务成效显著。凤翔师范学院对接行业高端,构建了“三基地、一平台、一中心”产教融合新平台。学院投资1300余万元,建设省内一流的校内育人实训基地,优化校外180家实训基地,建设独具师范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依托附属幼儿园、小学建成院园校融合发展的协同育人实践平台;成立了儿童教育与发展研究中心。建有国家级非遗文化传承基地5个、省市德育实训基地5个、法制教育基地1个、劳动实践基地1个。优越的教学条件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插上腾飞的翅膀,也为教学研创训搭建了坚实有力的平台。

  发挥资源优势,成立了教师社会服务团队和雏凤课堂、凤起书院两支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心理辅导、社区咨询,园校研学、志愿服务、留守儿童关爱等活动,年服务3000余人。“美丽中国话”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团队获陕西省2022年“三下乡”社会实践省级标兵团队、团中央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受到国内各媒体多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