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24 13:56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据统计,全州农村中小学应配备校医、安保人员和生活老师2788人,目前实配564人,尚缺2224人。其工作职责被转移到教师身上,加重了教师的实际工作负担。另外,教育部关于学前教育教师编制(师生比1:7)政策在我省也尚未落实到位,如果按照标准,我州尚需5000多名学前教育教师。
在这种背景下,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的“政府订单班”应运而生。“政府订单班”采用“大员带班,名师授课,专家讲座,跟班学习,天天演练”多措并举的培养方式,定向培养出具有扎实基本功、知识视野较为开阔的教师,破解乡村教育之困,提升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同时100%保障毕业学生就业,给与公费编制,破解农村贫困问题。
我州农村教师较为缺乏
今年6月12日,鹤峰县教育局四楼会议室座无虚席,180余名入围2017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考生在此接受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参加面试,角逐61个教师岗位。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创新教师激励机制,力争实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
随着制度的完善、待遇的提高,全州义务教育学校的师资力量有所提高。据2015年的数据统计,全州8县市中小学实有在职在编教职工26796人,《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第四轮核定县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通知》(恩施州政办发[2014]10号)核定8县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控制总数为24471人,据此测算,全州教师数量总体超编2325人,其中,农村学校实有在职在编教职工17219人,超编1740人。
但是,全州农村中小学实际处于超编缺人、“形满实缺”状态,为保证开齐开足课程和正常的教育教学需要,各县市不得不聘请临时代课教师。据统计,目前全州临时代课教师在岗人数已达到760人,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临时代课教师将极有可能成为新的社会问题。
全州的教师队伍长期面临引不进、留不住、呆不久的问题。
据测算,全州每年退休的教师将近1000人,以2013年—2015年为例,2013年补充教师511人,2014年补充602人,2015年计划补充762人,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
农村学校生活条件相对比较艰苦,村小和教学点绝大部分都是50岁以上的本地老教师,加上新机制教师流动不畅、外地教师不适应本地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全州近三年招录的农村新机制教师大量流失。
因此,迫切需要找到合理的途径解决这些问题。农村小学(教学点)和学前教育师资依托恩施职院定向培养,在恩施职院开设小学和学前教育专业,面向州内定向招生,成为一种选择。
订单班两年招收学生700余名
今年9月,415名“特殊学生”在恩施职院办理了入学手续,这批学生将在该校学习两年,第三年,他们将会到全州的乡村小学、教学点、乡村幼儿园进行顶岗实习。这些学生的“特殊”就是:只要是毕业合格者,就会留在实习地方从事教师行业。这是职院第二年招收这种定向培养的学生,2016年,该校招收了300名符合条件的学生。恩施职院将这种类型的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班级命名为“政府订单班”。
这是州政府结合精准扶贫,与恩施职院合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培养乡村教师。该校采取“指标到县、定点招生、定向培养、合格录用”的方式,制定单独招生、免除学费、给予公费编制、签订协议,就近到生源地定点村小或教学点、乡镇公办幼儿园工作5年以上等政策,招收我州本地建档立卡的精准扶贫对象家庭子女,每年培养800—1000名教师,用3—5年的时间缓解农村边远村小和教学点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资紧缺、“引不进、留不住、呆不久”的突出矛盾,破解农村贫困问题、乡村教育困窘。
为了让这些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该校花大力气改善教学条件。投入资金300余万元,购买多媒体设备15套、数码钢琴100余台。学校按每生1000元的标准为学生免费制作校服。同时,这些学生享受学费全免、政府每年6000元生活补贴。
为了让这批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校推行“大员带班,名师授课,天天演练,专家讲座,跟岗实习”的方式,开展“天天有演练,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学期有总评,人人都参与”,让学生强化“三字一话”等教师基本功。同时,每学期用2至3周的时间,以2至3人一组的方式,组织学生到小学、幼儿园跟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和熟悉教学环节,锻炼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幼儿保教方面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