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前教育 >
幼儿教育专家赵先德:学前性格养正教育对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科学养育孩子,让孩子的未来走得更踏实更稳健?5月29日,“与你共飞翔”乡村助幼公益捐赠仪式暨儒学进社区儿童性格养正教育讲座在深圳举行。赵先德先生在活动上做了“学前性格养正教育对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的发言。

image.png

幼儿教育专家赵先德:

学前性格养正教育对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赵先德先生“与你共飞翔·乡村助幼”公益论坛发言节选)

各位来宾,各位现场和线上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衷心感谢大家通过线上和线上同聚的形式参加今天的“七岁看人生”现场直播暨与你共飞翔公益启动仪式!

2018年我在一次北美教育论坛上发言后,刚才视频中伯科威茨教授和琼斯教授既表示愿意成为我们的学术顾问,来与我们共同探讨儿童的性格教育。马尔文·伯科威茨教授还提出,希望通过制作动画片来影响孩子的性格,并就此征求我的意见。我告诉他,这件事,我们已经在做了。他当时感到非常的惊讶。对于儿童教育方面认知的高度一致,使我们很快就成为好朋友,他也愉快地答应了我们的邀请,成为我们研究中心的顾问。

对性格的再认知

在科技强国这个大背景之下,人才战略成为第一要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够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性格的养成教育为更多的人才的源源不断地出现奠定基础,成为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立德树人,本身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但是,树什么样的人呢?答案就是:具备健全人格的人。那么,人格和性格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从心理学上讲,人格,作为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由性格和气质组成的。气质不是文学上的气质,是心理学上的气质,是先天带来的,具有基因性,难以改变,但是性格是后天习得的,可以改变。

image.png

如果我们想培养一个具备健全人格的人,我们就要注重他的性格的养成和养正。我们的研究对性格的定义是:性格是一个人对外部刺激作出的相对稳定的反应能力。性格中的两个重要的核心要素,第一,是为人的仁爱意识也就是利他意识。第二,是做事的专注力,如果能拥有这两种性格特质,你就能(做到)成为一个“老则安之,少则怀之,朋友信之”的成功的人。

好性格成就成功人生

日本的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田中耕一先生从大学毕业后,在一个小的实验室里一干就是15年,在2002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在这15年当中,他遇到了很多的挫折,很多的失败,幸运的一次是他在一次失误中找到了灵感,解决问题,然后获奖。

还有一个大家熟悉的钱伟长,他在考大学的时候4门理科考了25分,物理才考了5分,但是他看到日本人的飞机在轰炸中国,生灵涂炭,他就决心改学物理,最后成功考上多伦多大学,第一年,他和他的老师就发表了解决了困扰爱因斯坦多年的一个问题的论文,随后他进入了世界航天之父——冯·卡门的工作室。因为他爱国家、爱世界、爱和平,他的专注力有了仁爱的加持,所以他能专注地做一件事改变这个世界。

这样的例子足以说明,好的性格才是幸福、成功人生的决定性要素。

教育需要一个科学的顶层设计

我们的教育没有一个完整而洞悉本质,目光长远的系统设计,没有一个很好的人才战略,我们就永远不可能实现科技强国梦,所以,人才战略的制定,是中央从中华民族的复兴高度提出的一个科学的顶层设计。但是,在这个顶层设计当中,在这个人才战略当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环应是对学前教育目的的重视。目前这一环看来是缺乏的。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学前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和基础,它的原因就是在儿童大脑神经元的搭建的敏感时期,才容易搭建仁爱意识的神经元结构和专注力的神经元结构。忽略了这个时期的教育目的,或者是用错了教育方法,那将是整个系统教育的最大的错误。

image.png

目前,妇联、卫健委管、教育部管三个部门来监管一个阶段的教育,他们的目的必须要达成一致,这个一致就是满足一个大前提,一切的设置都是为了儿童良好性格的养成。让他们儿童当中的专注力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完成我们的强国之梦,让儿童的仁爱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加持他的专注力,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以中国文化润育健全人格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