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20220729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2-04-17 06:26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粤教案函〔2022〕176号

邓文基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前沿科学进展普及进中小学的提案》(第20220729号)收悉。经综合省科协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提案深入阐述了科学普及以及最新科技成果进教育的重大意义,并深刻分析目前中小学科普教育的现状及问题,高屋建瓴地提出打造一批示范性的科学素质提升项目、建设一批引领性的科学教育基地、吸收境外中小学科学素质教育经验搭建开放合作平台的具体建议,对推进前沿科学进展普及进中小学极富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科学普及是中小学教育尤其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创新的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学教育、科学普及是第一助推力。普及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教育,提升全民的科学素养,让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被极

  大地推动,科技成果惠及亿万人民,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省在中小学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体现在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主要工作

  (一)科技活动丰富多样、参与面广

  我省面对中小学生的科技活动繁多,比如有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等竞赛;有青少年“科学营活动”、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宣讲活动、英才计划培养活动等。这些活动每年常规举办,学生参与人数众多,影响广泛。在此仅以院士科学家进校园、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中小学科技劳动实践活动为例。

  1.积极推进“院士科学家进校园”活动

  为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着力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教育部门、科技部门积极联合各中小学校开展院士科学家走进校园讲科学主题教育活动。

  以汕头市为例,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家走进汕头校园讲科学主题教育活动创办于2013年,至今已邀请中科院不同领域院士和科学家48位莅汕作科普报告,每年汕头市有近4万名师生聆听院士科学家精彩报告,近距离感受科学魅力。2021年邀请了中科院白武明等11名资深科学家参与活动,他们在一周时间内走进汕头市各中小学校为师生作96场科普报告,内容涵盖地球物理学、力学、航天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空间物理学、核物理学、海洋学、环境科学、心理学、古生物学、发明与创造等领域,使汕头市的青少年学生有机会与全国知名科学家面对面交流,了解当今世界最新科技动态、我国科技发展最新成就和科研成果,以此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感受科学家的大家风范,在全市营造浓烈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氛围。

  2.常态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以2021年为例,3月26日-28日,协同省科协、省科技厅、省市场监管局,团省委和江门市政府在江门市共同举办第36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共有22支代表队、500多名师生、298项作品参加终评决赛。同时集中展示获省一等奖的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项目、优秀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项目和优秀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作品。大赛得到社会各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组委会和11家企业事业单位设立17个专项奖。大赛对评出的优秀项目给予表彰,同时选拔优秀作品参加当年举行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本次大赛吸引各地科技教育工作者、师生及社会人士近2万人观摩。

  本次大赛主题为“创新·体验·快乐·成长”,大赛作品均为我省中小学生近年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勇于进行科技创新,大胆开展科学实践的成果。各市所推选的作品都是本地区最优秀的作品,代表着我省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培养的最高成就。大赛强化和培养青少年的科学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培养优秀科技创新型后备人才、搭建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成果展示交流平台。同时,大赛还不仅是展示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的大平台,更是广大师生家长学习交流的大舞台。大赛期间组织省内多家科教企业现场展示新技术和新服务,举办4场科技文化交流体验活动,让师生家长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

  3.用科技创新中小劳动实践的内容和形式

  2021年3月,省教育厅举办广东省中小学科技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创想、创作、创新、创造”主题,对各地市项目负责人和部分骨干教师共586人在区域活动推进的策略与途径、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学应用策略、科技劳动创意创新方法与案例分析、优秀教学经验分享等内容展开培训,提升参训教师对科技劳动教育素养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的认识和理解。9月采用线上评审、答辩等方式组织开展“数字创作”“程序设计”“AI劳动实践”“创客制作”“人工智能应用”“机器人竞技”六大项目线上展示交流活动。组织专家对全省各地市推荐提交的六大项目3690件作品进行评审,共评出2198件获奖作品。推荐159支队伍参加全国交流展示活动,17名学生荣获“创新之星”称号,占全国总数的20.73%,名列前茅。

  (二)培训科技教师队伍,强化学校科技特色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