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1-08-26 06:2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辽宁省义县大榆树堡镇中心小学  太红丽

厌学症是指患儿长期以来,在读书学习上不能专心,效率低,易健忘,成绩差。造成小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多种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过重的学习负担、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缺乏必要的关心和辅导、社会因素的影响等等。因此,为了我们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有必要对学生的厌学心理进行探究,并寻找相应的对策:在学校要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教师要树立新型教学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家庭家长对子女学习状态的估计要客观,期望要合理并创设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

一、小学生厌学的表现

学生厌学主要表现为:学生以消极的态度、情感对待学习,在教师、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 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学习的兴趣、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中,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时干脆放弃和辍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故意抵触对立。导致小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多种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当然,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依靠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互相配合,综合治理,探索纠正厌学心理的对策。分析其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厌学者乐学,提高他们的素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好好研究的一项课题,下面先就小学厌学心理试作分析,然后再探讨其对策。

二、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第一,身心发展不成熟。有些父母不顾儿童的实际,使本该上幼儿园的孩子提前上了小学,虽然一二年级的时候还能跟上趟,但以后表现出严重的后劲不足,到三、四年级,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差,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导致成绩下滑,孩子丧失自信心,产生厌学。

第二,儿童虽智力方面处于正常,但社会适应能力较差,许多想法很幼稚,缺乏进取精神。

第三,学生基础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家长压力大

社会竞争日益增强必然会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学生成绩的高期望不仅没有减弱的趋势,而且呈现对学生各种特长的高期望。在家庭中,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揠苗助长,他们只重视孩子的分数,只看成绩名次而不顾孩子实际智力水平和心理特点,不考虑孩子的可接受性,学习精力和爱好,让孩子弹钢琴,练书法,学画画,上外语、数学辅导班,做大量课外题到深夜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进重点学校,除了催着、逼着要完成老师部长的作业,又要请各门功课的家教,搞得孩子身心整天处于疲劳状态,在难于承受的重压下,孩子如何以学习为快乐呢?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三)学校制度严

在学校里,虽然早已实行小学免试直接升初中的制度,但小学教育的应试压力并未消失。小学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仍只有学生成绩,教师在抓学生成绩面前仍然不敢有半点的放松。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念仍没有认真的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小学生的作业量在“减负”热之中或之后仍没有实质性的减少。增加作业量来换取成绩,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还在盛行。这种无视学生主体性,不仅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是成绩好的孩子也不太想读书,觉得学习没劲。

(四)学习兴趣转移

小学生的制止能力较弱,只要干扰因素强烈,就会发生转移。厌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将兴趣由学习兴趣转移到其它事情上去了。从兴趣转移的对象来看,厌学的学生大多迷恋游戏、上网,逐渐荒废了学业。

三、小学生厌学的干预对策

第一,要以真挚的感情,诚恳的态度和同学相处和小学生相处,首先要取得他们对你的信任这样,他们就会把自己内心世界的活动如实反映出来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