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制造業引才須綜合施策(特別報道·把脈企業高質量發展②)

时间:2018-10-18 05:2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制造業引才須綜合施策(特別報道·把脈企業高質量發展②)

 

  制圖:郭 祥

 

  核心閱讀

  ■ 我國制造業人才培養規模位居世界前列,制造業人力資源結構逐步優化,人才聚集高地初步形成,人才發展環境逐漸改善

  ■ 記者對100家企業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當問及“目前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主要困難有哪些”時,高達73.08%的企業選擇“技術人才缺乏”,僅次於選擇“各種成本高企”的企業(比例為75%)

  ■ 調查中不少企業認為,應努力提高技術工人收入待遇,打通其晉升通道,讓技工這個工種得到社會認同,受到更多尊重

  

  制造業引才頻出招

  一些傳統制造業企業的薪資相對較低,就努力把教育、醫療等生活配套做好,通過減輕員工后顧之憂來留人

  日前,記者在對廣東廣州和深圳、山東青島和濰坊、湖南長沙和株洲等三省六市100家企業進行調查時,真切地感受到制造業企業對人才的渴求。

  記者對這100家企業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當問及“目前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主要困難有哪些”時,高達73.08%的企業選擇“技術人才缺乏”,僅次於選擇“各種成本高企”的企業(比例為75%)。

  為了招攬人才,制造業企業使出了“十八般武藝”。

  待遇引才。一些高新制造業企業給高科技人才開出“高價”。“我們給人才的待遇高出市場很多。”青島寶佳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寶軍告訴記者,研發人員和高級技工是公司重點高薪招募的人才。

  股權激勵是很多高科技制造業的通行做法,比如科技人才密集的芯片制造行業。敦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曉旭表示,吸引行業內從業超過10年的技術人才,基本要靠股權激勵,總體看來,員工持股是將個人奮斗與公司發展緊密結合的最好辦法之一。

  山東濰坊邁赫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馬洪富也表示,新興制造業中人才流動快是自然規律。吸引高端人才,要打造企業與人才的利益共同體、精神共同體,通過股權等激勵手段提升人才薪酬及待遇水平,同時給年輕人創造更多的上升機會。

  配套留人。一些傳統制造業企業的薪資相對較低,就努力把教育、醫療等生活配套做好,通過減輕員工后顧之憂來留人。

  “我們辦了幼兒園、小學,還有職業學校,讓更多人願意扎根下來,也能源源不斷培養企業需要的技術人才。”山東豪邁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光磊說。

  鼓勵人才投身制造業,政策也發揮著關鍵作用。

  2016年底,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同編制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對人才培養、對接、培訓、管理、評價等多個環節進行頂層設計。各地也根據實際情況出台了制造人才發展細則。

  調查中記者發現,從總體上看,我國制造業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國制造業人才培養規模位居世界前列,制造業人力資源結構逐步優化,人才聚集高地初步形成,人才發展環境逐漸改善,有利於制造業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政策和社會環境正在形成。

  吸引人才面臨“三難”

  有央企反映,由於工資總額受限,他們給博士生的年薪大概二三十萬元,而別的企業能給到四五十萬元

  “想給高級技術人才多發錢都不行!工資總額這一條就卡住了。”中車青島四方車輛研究所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劉勇感慨地說,央企工資總額受限,住房、獎勵也有限制,他們招一個博士生能給出的年薪大概二三十萬元,而民營企業年薪能給到四五十萬元。“我們不缺錢,也不要稅收優惠,我們要的是政策,能招來人才和項目的政策!”

  劉勇的煩惱,在央企中並不鮮見。不僅是央企,制造業企業普遍反映,技術人才需求缺口正越來越大,招攬人才面臨“三難”:

  ——找不到。不少高新制造業企業反映復合型人才和科技領軍人才匱乏。

  “懂機器的不懂軟件,懂軟件的又不懂機器。”廣州博創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杜呈表反映,智能裝備領域復合型人才稀缺。

  “既懂算法又懂軟件的研發人才,在半導體行業非常緊俏。”深圳市匯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這已成為掣肘國產芯片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於教育培養上存在偏差,從事基礎研究和高端研究的人才較少。”廣州賽萊拉干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秀忠說。

  稀缺的不僅是“掐尖兒”的人才,還有“中流砥柱”——基礎的技術人才。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