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四大“天坑”:社交、短视频、搜索、教育谁更难?
发布于:2020-06-09 21:37 阅读次数:

涌入者无数,幸存者极少。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
文 | 李晓蕾
头图 | IC Photo
谈及互联网公司,在某个领域屡战屡败时,外界常常将其归结于缺乏“基因”、某种业务DNA。
譬如,行业流传的说法有,腾讯没有短视频基因、阿里没有社交基因、百度没有视频基因等。
这种“公司基因论”也曾引发过很大范围的讨论,张一鸣2016年曾在微博评论称,“基因论有理,但什么都归基因,就和找借口就没什么区别。”

即便字节跳动常被评价为“没有界限”,但在很多领域,核心守擂公司筑下的壁垒往往都难以突破,在短视频上称霸,在社交上却屡屡败北。
实际上,在很多领域和赛道,市场无法实现完全意义的饱和占有。正因此,无论已经成长起来的老牌互联网公司,还是仍在探索的创业公司,都试图从中占有一席之地。
社交、短视频、搜索、教育,这四大领域和赛道的争夺和挑战从未间断。竞争激烈、蜂拥者无数,但在互联网红利已然消失,主赛道已经有“头部选手”的当下,真正的颠覆者少之又少。
这些领域就像无底洞一样的“天坑”,人人都明白,还有机会,却总难获成效。
这些“天坑”到底有多难?
社交:谁都不死心
没有哪一家老牌互联网公司,愿意轻易放过社交。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梳理后发现,2019年,单是互联网大厂就推出了超过50款社交产品。而在今年4月之前,则已有包括腾讯“轻缘”、阿里“淘花”、快手“毛柚”等16款社交App问世。2019年虽是社交大年,但仍未有刺激广泛市场的产品问世。

一方面,市场上社交产品层出不穷,针对中老年人、95后、00后、下沉市场等不同人群,细分到兴趣、语音、视频、办公等领域。
而另一方面,市场上已经有足够多的社交产品在运行,但人们本质的社交需求仍未被完全满足。
社交产品之难,熟人社交难于社交关系的迁移或重新建立;而陌生人社交则需要跳脱开陌陌已有的产品,兴起的soul等,建立起真正意义的社交和互动。
源源不断的社交产品,都聚焦在如何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社交需求,但要跳脱开已有的产品搭建,困难已经不小。
社交行业残忍的点还在于,如果你不是第一个做的,不是第一个跑出来的,你就将失去先机。
事实上,随着社交行业监管逐渐严格,创业的门槛也逐渐增高。尤其是,在互联网红利整体消失的当下,如何将社交产品玩出新的花样,留给产品创新或排列组合的机会也在变少。
号称“App工厂”的字节跳动,拥有“阿里经济体”的阿里巴巴,都很难从中杀出一条血路。在很长一段时间,阿里都被困在“没有社交基因”的阴影里。钉钉意外地打通了职场办公的路径,而从最近增加“圈子”等功能来看,钉钉也想成为一个可以社交的产品。
社交代表着流量池、代表着掌握社交关系链。拼多多、云集、许多微商企业的诞生之初,都将触角伸向了微信,在这里,可以迅速地扩散和生长。但今天,要想在微信内分享其他产品的链接,已经不再容易了。
社交并不是一个能轻易被复制的行业,虽然进入这行门槛很低,似乎人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构建一款社交产品,但其实,社交有着很高的壁垒。只有真正理解人的社交行为,理解人性的产品,才足以造就有吸引力的社交产品。
这也是“微信们”“陌陌们”能久久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原因。同时,社交巨头们也不曾放下戒备,字节跳动缺少社交产品,于是有了多闪、飞聊,腾讯需要全面防御,于是才会在短短两三个月内,开发了上十款社交产品。
收购、自研,有充足资金的互联网公司可以两条腿走路,在大产品的生态下补足配套的小产品,或者直接以并购的方式,吞并竞争对手,或者补足用户生态。
而随着5G时代迈进,新的社交方式、模式或许都会面临变化。4月8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等发布的《5G消息白皮书》中就提到,未来,5G提供点到点消息和群聊服务,除文本外还支持图片、音频、视频、位置、联系人等多种形式,而且用户无需下载客户端,无需添加好友,就能收发其他手机号用户的5G消息。
这或许,就是三大运营商在“飞信”之后,狙击社交产品的动作。而对创业者来说,可开发的空间已经不多,但机会就藏在真正的用户需求里,只需要你找到它。
短视频:再造抖音、快手
如今,长视频领域形成了“优腾爱”的相对固定格局,新的玩家几乎很难突破。
成长于PC时代,在数场鏖战之后,长视频平台的壁垒和内容积累已经很难超越。而无论剧集、综艺都意味着,这背后是昂贵的项目合作费或版权费,没有极为雄厚、稳健的资金,挑战者都难以出招。
但短视频UGC主导的模式下,诞生出了抖音、快手具有庞大流量的APP。短视频脱离了长视频平台PGC,重投入的模式,也更切合大众当下碎片化阅读的习惯。
抖音、快手抢夺用户时间的神话在泛娱乐领域传开,短视频产品成为市场香饽饽。但字节系抖音为首的短视频矩阵,快手培养了用户习惯,分走最大的市场,如无颠覆,很难促使用户转移。
互联网女皇报告也显示,短视频是互联网时长红利仅剩的增长入口,从2017年4月到2019年4月,中国短视频App日均使用时长已从不到1亿小时,增长到了6亿小时,两年的增长率高达600%。
腾讯是孜孜不倦的挑战者,一直以来,短视频都是腾讯的“心结”。从2013年的微视开始,腾讯先后推出了十多款短视频产品,但都已失败告终,就连后期复兴,砸重金吸引用户、MCN机构入驻的微视都始终不温不火。
目前来看,腾讯是否能扳回一局,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微信“视频号”。但这个尚在打磨中的产品,结局如何还很难说。
腾讯之外,以好看视频为主的百度系产品也处于中部位置,两者均难以撼动抖音、快手的位置。事实上,只有极少创业者抓住了短视频的时机,如微信小程序“小年糕+”定位中老年人群,也收割了大批流量。
在泛短视频平台已被巨头蚕食的当下,创业者空间自然不多,他们需要找到更细分的领域,更精准的人群。但在厮杀的这些年中,但凡有市场,都曾有过冲击者。同时,随着短视频的风靡,围绕短视频的剪辑制作工具也开辟了一个小的战场。
抖音、快手从全然不相同的两种路径,两种定位和风格,完全不同的算法逻辑铸造了完整的内容生态。要知道,腾讯、百度都将短视频提升至核心位置,并投入了极大的资金和资源,促进用户的增长,但他们也不过只能抢夺到少数。
下沉和出海是摆在这一领域相关企业、创业者的机会。从此前看视频就能赚钱的短视频“极速版”之争,到Tiktok与YY旗下短视频产品出海遭致的难题也可以看到,这些市场同样并不容易。趣头条也曾推出多款短视频产品试图狙击抖音、快手,但都以失败告终。
目前来看,抖音、快手把更大的精力置于直播业务的开展上,从这点上看,他们的对手是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也有映客、YY等直播平台。而在此时,对许多公司来说,他们的挑战还停留在第一步,如何打造一个有长期吸引力的短视频产品。
搜索:得搜索引擎者,得天下
“得搜索引擎者,得天下”,市场上曾盛行这种论调。
最早时,雅虎曾靠开放和免费的搜索和查询,利用涌入的流量来做广告,换取盈利的模式,成为当时最受关注的互联网公司。后来的Google、百度都沿用这一模式,并嫁接更多的技术、更快捷和智能地解决问题。
直到今天,搜索仍是百度的护城河。
根据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中国搜索引擎用户数量仍在增长,达6.95亿人占全部网民的81.3%。在百度财报中,也足以看到搜索所带来的巨额收益,2019年营收达1074亿元,其中与搜索引擎有关的在线广告占总收入的72.7%。
2月21日,今日头条正式上线独立的头条系搜索产品——“头条搜索”APP。同时,头条搜索亦有网页版。这被看作是字节进军搜索的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