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中小學“停課不停學”學什麼怎麼學

时间:2020-02-24 09:20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中小學“停課不停學”學什麼怎麼學

2月17日,北京中關村第三小學英語教師魯鳳玲在家中為學生錄制“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台”教學內容,電腦附近貼滿了用來提詞的紙條。沈伯韓 攝(新華社發)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突如其來,打破了中國人慣常的生活節奏。為保障億萬學子身心健康,阻斷疫情向校園蔓延,大中小學不得不延期開學。

目前,教育部已就中小學如何做好“停課不停學”工作作出了總體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廣大中小學也已行動起來,“停課不停學”工作正在平穩有序推進。

近期,筆者組織十幾位中小學校長,建立密切協同交流機制,就中小學如何做好“停課不停學”工作進行探討。在探討交流中,筆者感到以下幾方面內容,對於中小學校做好“停課不停學”工作至關重要。

緊抓推進教育技術變革的特殊歷史機遇

對於中小學校和廣大教師而言,“停課不停學”最大的挑戰是學生的學習環境從學校轉移到家庭,教學方式從現實的班級教學轉變為虛擬的網上教學,這無疑是對中小學和廣大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最直接最現實的檢驗。在這裡,筆者有6點建議:

一是要有強烈的機遇意識。對於廣大中小學,“停課不停學”既是一次嚴峻的挑戰,更是教育技術推動學校教育變革的重大機遇,是特殊環境下推動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倒逼機制。無論是中小學校,還是廣大教師,都要站得高一些、看得遠一些,要動員一切力量,全力投入這場教育教學技術革命。

二是為教師提供適宜的教學平台。線下教學轉為線上教學,“線”在哪裡?“線”首先是教育教學活動平台。學校要主動與教師們研究探索,選擇使用最適宜的教學平台並不斷優化,平台要“適用、實用、好用、願用”。

案例1:日照市嵐山區玉泉實驗中學

市面上各類平台數量繁多,究竟哪個平台更切合教學需要?學校教學處提前一周開始篩選、注冊、試用,判斷各個平台的功能是否實用、方便,數據傳輸是否流暢,最終確定使用釘釘平台。

平台確定后,學校專門制作操作指南,錄制培訓微課,讓教師和家長自學﹔組織線上培訓,先培訓班主任和直播教師,再由他們分別培訓各班學生和家長﹔加強與平台客服的溝通,及時提交使用需求,爭取平台給予個性化技術支持。

三是要有技術應用集成意識。教師在組織實施教學、評價、管理、溝通過程中,使用的技術手段、工具、軟件等多種多樣。學校技術服務團隊必須千方百計為教師提供整合配套的教學技術解決方案。

四是要有技術骨干團隊探索意識。什麼事都要有先行者探路,學校應組織骨干教師先行探索,再把成熟的應用模式及時轉化為全體教師的財富。

五是要有教育技術應用體驗意識。要組織教師及時交流分享體驗教育技術應用的感受,技術對思維的影響,技術對教學方式的變革,技術對教育教學評價管理方式的變革,以及由此帶來的技術對教師整個職業生活方式的影響,如何實現技術與教學生活的完美融合等,讓廣大教師從內心形成自覺擁抱教育技術的強烈意識。

六是鞏固推廣教育技術應用常態化。“停課不停學”為每位教師教育技術應用的常態化提供了絕佳機遇,希望每所中小學、每位教師都能抓住這個機遇。在這個過程中,學校要加強對教師的指導:一是疏導教師焦慮情緒。一種全新的教育教學方式,教師不適應、有困難,甚至有些情緒,都是正常的。二是要做好對重點人群的技術服務和幫助。

課程資源開發與供給要保持學校主體性

“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資源從哪裡來?筆者認為,應處理好外部課程資源與教師自主開發的關系,務必堅持課程資源開發的自主性。

一是建立學校課程資源庫。為支持幫助學生學習,教育部整合國家、有關省市和學校優質教學資源,以及出版機構的電子教材和數字教學資源,在延期開學期間開通國家中小學網絡雲課堂和電視空中課堂,免費提供有關學習資源,供各地選擇使用。還有許多機構、公益組織、個人開放了各種資源。學校要抓住難得的機遇,搶抓課程資源的積累與建設。

二是重視課程資源的二次開發。教育部要求,加強學生網上學習資源選擇的指導,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優先利用本地本校資源﹔要針對線上學習特點和學科特點,認真研究提供適合學生線上學習的課程資源。筆者主張,教師在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方面必須堅持主體性,因為校情、班情、學情不一樣,任何課程都必須做到校本化、班本化、生本化。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課本是課程資源載體,組織學生學好課本最重要,丟掉課本上課,從根本上說是本末倒置。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