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教师减负,障碍究竟在哪里

时间:2019-11-02 18:05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教师减负,障碍究竟在哪里

  近日,25岁的湘西乡村女教师李田田在微信公号里的一通“牢骚话”引爆了舆论场,再度将沉重的教师负担拉入公众视野。

  年初,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承诺,将下大力气为教师减负,把为教师减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9月,《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出,要聚焦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主责主业,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抽调中小学教师等事宜,严格清理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让中小学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老师最重的负担是什么?政府三令五申之下,教师负担为何还如此之重?教师肩上最难减的担子究竟是什么?记者与来自小学、初中、高中的三位教师展开深度对话,直击教师减负的难题。

  最重:“教学之外”杂事多

  【故事】

  “太累了。”这一天的日记,张辉只写下三个字。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张辉已连续两个月没有休息了。批改作业、备课等教学工作,占据了他每天晚上的绝大多数时间。这些本来应该在上班时间完成的任务,张辉却没时间做。除了讲课,他白天基本上都泡在了会议室,开名目繁多的会,完成各种各样的材料。前几天,为准备上级部门的检查材料,张辉还来来回回“折腾”好几次,搞得身心俱疲。

  ●记者:在日常工作中,老师最重的负担是什么?

  ■福建某高中教师陈平:

  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正常教学教研上

  教师负担因人而异,两极分化很严重。如果你是班主任或年级组长,负担就会特别重。我是我们学校高三年级的年段长,从早上6点半到晚上12点,我需要盯学生早读、备课、上课、上晚自习,还经常被很多杂事困扰,总之就是两个字:“无休”。

  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老师的任务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正常教学教研工作需要完成的任务,比如备课、教研、年段考核等等。二是学校有关部门下发的活动单子,比如校运会开幕式怎么走,都是很琐碎的事。三是上级的一些检查,比如市教育局要来看优生培养等,这些活动虽然一年只有几次,但主题都不一样,梳理材料等工作都需要基层老师来做,如果再赶上学校要申请先进校、文明校,任务量着实不小。计算一下,我现在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正常教学教研上,剩下的时间全部耗在这些“杂事”上。

  ■甘肃某初中教师刘嘉:

  职称是乡村教师最大的负担

  我在一所初中支教两年多了。从今年开始,我们这里的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教师绩效管理办法”,规定学校每个月都要对教师考核一次,考核档次决定绩效工资数额,目的是鼓励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但站在学校和教师角度,这种政策的调整弹性不大。学校为了“月考核”不得不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比如增加考试次数、用成绩给老师排名、家长评教等;有的老师不专心教学而是花大量时间写论文、做课题,甚至参加各类比赛;有的老师特别是中层管理岗位的教师每个月要准备大量的迎检材料,加班加点,忙得心力交瘁。教育有其特殊性,教师也不是企业职工,月度考核不利于教师的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乡村教育也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我最真实的感受是,职称是乡村教师最大的负担,很多优秀人才不是不愿意留在乡村,而是留在乡村工作连职称都上不去,看不到希望。我所经历的几所乡村学校,大部分老师工作20年了还是初级职称。职称与待遇挂钩,但乡村学校的职称评价机制不完备或者不科学,职称名额又有限,导致教师之间恶性竞争,特别是教师对于学生成绩的过度重视。随之而来的就是教师和学生心理、人际关系等问题凸显。

  ■山西某小学教师张秀芳:

  量化考核有很多不公平因素

  教师最重的负担是学校对教师多方面的量化考核。例如安全方面,口头强调不行,必须每天都要有记录,每周每月都要打分评比排名;教学方面,对老师的各种备批改辅、阶段测试,也要量化打分排名;还有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目的是丰富校园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等,但各种活动都要评分排名。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被认可,都要争当优先,但有前总有后,不能单凭一个数字就否定了大家的努力。我认为,量化考核有必要,但过分的“数字化”有很多的不公平因素。

  【专家解析】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国家督学董新良:

  政策创新力度小导致教师负担重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