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南京教育局回应减负等于制造学渣说了什么?南京减负出台了哪些措施(2)

时间:2019-11-01 22:2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减负政策屡引争议

浙江小学生9点后可拒绝完成作业

在减负的洪流之下,“疯掉”的可能不仅仅是南京一地的家长。

今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诸多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都在意见中被进一步明确。包括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等作为招生依据;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等等。

此后,为中小学生减负的相关政策逐渐在多个省市落地。在省级层面,就有浙江、云南、宁夏、上海、广东、河南、辽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多地。而在地市层面,诸如厦门、邢台、承德、以及上文提到的南京等地,同样出台了具体举措。

最新一个出台相关政策的省份是浙江。近日,浙江省教育厅会同浙江省委网信办等14个部门联合起草了《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现正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共列出了33条重点举措,包括严控家庭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加强竞赛管理、严禁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补课、严控校内考试次数、严禁发布考试成绩和排名等。 

在征求意见稿中,最吸引眼球的无疑是这一条:小学生到晚上9点、初中生到晚上10点还未能完成家庭作业的,经家长签字确认后,可以拒绝完成剩余的作业,教师不得对有此类行为的学生进行惩戒。

和南京类似,伴随这些政策一同落地的,还有家长质疑的声音。

家长焦虑如何缓解?

学者: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或为关键

那么,给学生减负的政策,真的是在制造学渣吗?

对此,教育学者熊丙奇在媒体上发布文章称,这样夸大负外部性进而对减负污名的说法,不过是拿应试教育的高压学习标准来衡量当前减负,也是教育焦虑的产物。从逻辑上讲,这根本就站不住脚。

他进一步解释称,从当前的教育生态看,个别地区纵容学校违规办学,如超前教学、提前教学、利用节假日补课,会劣币逐良币,带动整个地区的违规办学。

熊丙奇说,因此,南京此番严格减负值得肯定,但要持续下去,需要的是省级层面的一致行动,对那些不严格依法治教的地方教育部门,要依法追究责任,当所有地区都严格规范办学,当所有人都不用被拽入应考“军备竞赛”,家长的“公平焦虑”才能更好地缓解。

此外,在他看来,从根本上说,“减负=制造学渣”的观念背后,连着教育评价体系的偏差。在“每分必争”的升学竞争中,家长很难不关注孩子的分数,也很难关注分数之外的其他素质发展。只有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破除升学评价中的唯分数论,才能引导家长走出育儿误区,这也是我国当前给学生减负的关键所在。

关于减负,你怎么看?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