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如果努力就有用,我早就不是穷人了

时间:2019-10-31 22:0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如果努力就有用,我早就不是穷人了

贫富差距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图/全景网

2019年的四月份,人们似乎都在讨论公平:工作时长和生活品质、生育率和单身率、努力的富翁和挣扎的平民、被区别灌输价值观的女性与男性。

比起中国网民,经历过经济神话破灭的日本人,对社会公平更加敏锐。

前不久的东京大学入学典礼上,学者上野千鹤子发表祝辞,也在讨论公平的问题。身为一名女性,她对女性和男性在教育上的不平等待遇深感愤怒,更尖锐地指出,现实生活,并不是如年轻人想象的那样“努力就会成功”,回报不是“努力”带来的,而是环境赋予的。

如果努力就有用,我早就不是穷人了

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这句话我们信奉了多少年?

上野千鹤子还说道:“这世上还有人,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得到回报,想努力却无从下手、甚至因为太努力而受到身心的伤害。”

这些人的不成功,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并没有支付回报的功能。

如果努力就有用,我早就不是穷人了

另一位日本名人、管理学家和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曾在《低欲望社会》一书中提到,这届日本年轻人,不消费、不结婚、不买房,无欲无求

他们与崇尚拼搏的父辈有着明显的差异,他们看着奋斗一生却经历崩溃萧条、晚年艰难的父辈,就不知道努力有什么意义;他们在职贫穷,甚至需要父母援助,与此同时,他们觉得反正未来也支援不了自己的孩子,干脆就别生出来受罪了。

如果努力就有用,我早就不是穷人了

有学者认为,日本“低欲望社会”是“过劳时代”的副作用。

大前研一以犀利张扬著称,被称为“日本战略之父”。他的理论经常引发全球性的讨论,2006年,他提出“M型社会”,迅速成为社会热词:日本收入阶层两级分化,富人更多,穷人也更多,而二者之间的中产阶级,迅速往中下阶层滑落,整个群体崩溃塌陷,构成“M”字型。

除了日本,台湾、香港也被称为典型的“M型社会”。被贫富差距困扰的香港人,还为此拍了一部真人秀,名为《穷富翁大作战》。节目邀请香港各界的富翁体验住笼屋、露宿、当清洁工和服务员等贫困人口的生活。

乍一听很像港版《变形计》,但这个节目里,只有“由富到穷”的降维体验,并没有尴尬而残酷的“由穷到富”环节。

从评分上看,《穷富翁大作战》是少有的续集评分还能上涨的综艺节目。制作团队一次次挖掘更深的社会痛点,并从第一季的“我要揭示它”,发展到第三季的“试图改变它”。

如果努力就有用,我早就不是穷人了

图/豆瓣电影

时隔多年,今天的网友们谈起贫富差距和社会公平,仍然会想起《穷富翁大作战》这个节目。一位YouTube网友不久前还在视频下评论道:“今时今日再看这条片,比当时更没有希望。

如果努力就有用,我早就不是穷人了

仍然廉价的,只有穷人的劳动力。

一场贫穷的游戏

《穷富翁大作战》第一季拍摄于2009年,根据联合国2008年报告,香港贫富悬殊情况在当时排名亚洲第一。穷人并不懒,三分之一的香港贫穷人口,是在职贫穷。

如果努力就有用,我早就不是穷人了

图/《穷富翁大作战》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主席表示,穷人更多地背负了商业化的代价。“因为在过程中我们把工序做得更好、把价钱降低,那一定会有代价。代价会转嫁到竞争能力较差的人身上,或是弱势社群之中。

如果努力就有用,我早就不是穷人了

图/《穷富翁大作战》

节目的开篇词,提了三个问题:“做穷人抑或做富翁,是上天注定抑或倚靠双手?还是社会资源分配不均?来自上层社会的学识智慧、生活态度,能否在这贫富悬殊的香港社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节目组请来的嘉宾,都是有学识、有财富、有地位的香港名流。这些人无疑是阶层利好的受益者,但他们相信,自己之所以拥有这一切,阶层利好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本身够智慧、够努力。

和所有综艺的反转套路一样,节目的开始,每位嘉宾都对自己很有信心,相信可以改变艰难的命运。

如果努力就有用,我早就不是穷人了

图/《穷富翁大作战》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