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成都课后延时服务即将到来 家长想法有点多

时间:2019-10-29 08:3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天府早报记者 冯浕

  2月21日,不少中小学生家长纷纷在朋友圈晒起《开学》大片,刷屏庆祝的同时,各大家长群又开始讨论起新学期的新气象。天府早报记者调查发现,其中尤其以《成都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实施意见》引发的讨论居多,有人拍手叫好,“终于可以六点接娃了!”但更多人担忧“谁来辅导、什么课程、费用如何”等问题。更有人直接提出,“这是变相要求全员补课吗?”值得一提的是,开学当天,网络热传金沙小学出台课后服务实施内容,但相关链接下午便显示无法打开。

  家长看法

  ●不能太急

  “延时服务不应当来得太急了,学校最好是对课程内容的设置、第三方机构的合作、课程收费等内容先进行一个全面的调研,本来是为家长们减负,不要搞成给家长和学生增负了!千万不要让好事变成坏事!”

  ●发挥价值

  “学校课后服务内容应该充分发挥学校的价值,而不应该只是看管孩子或是开一些兴趣课。”

  ●好事做好

  “本来是一件好事情,千万不要变成了学校和第三方机构的一项敛财项目了。”

  政策出台

  最迟4月开始

  延时服务到18:00

  早距离寒假结束前一周孩子们玩得最嗨时,成都市便下发了《成都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实施意见》,,拟从2019年春季学期开始(不晚于4月),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范围内开展课后服务。

  《实施意见》明确了课后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属地管理、自愿参加、统筹协调、安全第一;明确了课后服务工作的主要事项:服务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有课后服务需求的中小学生,服务时间一般为周一至周五下午正常行课结束后至18:00期间,具体时间由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自行制定,服务参与人员可由学校教职工、志愿者以及有资质的第三方社会机构人员构成;明确了保障措施:建立由政府主导、教育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制度,各级部门分工明确,有序推进。

  一直以来,“三点半”现象都是成都乃至全国各地的家长们关注的一个难题,孩子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的不匹配让不少年轻父母感到困扰。除了成都,全国多地也提出了相关的延时服务,比如北京市从2018年9月起在义务教育学段普遍建立弹性离校制度,10月全面提供课后服务,时间到下午5:30。常州、无锡等地也宣布从2019年2月25日起正式实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

  服务内容

  托管为主

  严禁开展学科性集中教学

  那么延时服务的内容都有哪些呢?对此,《实施意见》建立了正面和负面清单。正面清单包括以课后托管为主,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开展体育、艺术、科创、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社团、兴趣小组活动,观看儿童少年适宜的影片等,提倡对单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帮助。负面清单则严禁借机组织开展学科性集中教学,严禁以辅差培优等名义组织或变相组织集体补课,严禁在课后服务期间上新课。

  在收费方面,相关文件显示,“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各区(市)县结合实际多渠道保障课后服务相关经费,政府投入不足部分可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由家长合理分担运行成本。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减免费用。”

  政策出台后,不少家长叫好,“终于不用常年请假接娃了!”80后的李女士透露说,读小学2年的孩子一直是父母接送,“但是父母年纪大了,看他们赶个公交车摇摇晃晃地去接孩子,真是不放心,现在好了,17:30下班的我,可以直接去接孩子了。”她又笑言说,“如果是延时到18:30更好了,18:00下班的老公就可以和我换换班了。”

  家长担心

  引入第三方机构收费上课

  对于这个本着为家长解决负担而出台的政策,一些家长还是提出了异议。首先是关于收费的问题,“如果只是托管孩子,或者只是上一些兴趣课程,我们真的不想去花这个钱。”女儿在读小学三年级的王先生坦言,“孩子本来就报了几个补习班了,英语、奥数、舞蹈,每周六要上一天的课,没必要再在学校花这个钱了。”另一位小学四年级孩子的家长张先生也认为,“学校课后服务内容应该充分发挥学校的价值,而不应该只是看管孩子或是开一些兴趣课。”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