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全部

  • 全部

分享

创新教师教育体系建设 优化基础教育师资供给

发布于:2019-10-27 02:37    阅读次数: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健全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教育现代化关键是教师队伍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呼唤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逐步形成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教师教育体系伴随国家建设发展、教育改革前进的步伐,在探索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作出了世界贡献。

  教师教育体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1949年至1996年,我国共召开过五次全国师范教育会议。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我们借鉴苏联,确立我国师范院校培养各级教育师资的基本方略;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将师范教育定位为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提出建立健全师范教育体系;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世纪末“两基”“两全”任务,明确必须把师范教育放在教育事业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新时期教师教育提出转型要求。自此,教师教育体系从师范教育走向开放的教师教育,从中师、师专、本科的“旧三级”向专科、本科、硕士“新三级”升级,从职前教师培养向职后教师培训延伸。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

  教师教育体系有力支撑教育改革发展。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强调师范性,注重师范文化建设和中华师道传承。教师教育体系近年来逐渐发展完善,涵盖了中学、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五类教师,包括研究生、本科、专科等多个层次,涉及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等师范学校、综合大学、综合学院、高等职业学校等多种类型学校,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学校对教师的需求。2018年,我国共有51万余所中小学近2.4亿学生,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没有稳定的教师教育体系,就没有相应规模和保障的师资来源,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将失去保障。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对我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当前教师教育体系的痛点与难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全面谋划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要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方面,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对教师教育质量的需求日益提升,另一方面,当前教师教育体系结构水平距离新时代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尚有差距。

  教师教育体系结构有待完善。目前,全国共有605所高等学校举办教师教育,其中师范院校199所,非师范院校406所。在全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仅有极少量师范大学和综合性院校承担本科师范生培养工作。除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外,承担本科师范生培养工作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屈指可数。师范院校中师范生比例偏低,教师教育资源不集中、师范文化氛围不足。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已经形成,但院校数量偏多、资源较分散、高水平大学参与不足,教师教育体系结构有待完善。

  教师教育体系水平亟待提高。目前我国本科及以下师范生占绝大多数,而教育硕士比例较低。虽然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及以上毕业生已达到一定规模,但由于幼儿园教师待遇编制等吸引力不足,仍有不少毕业生没有进入幼儿园从教。此外,不同程度上还存在着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边缘化、师范生生源质量不高、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等现象。因此,教师教育体系的水平亟待提高。

  面向教育现代化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教师教育体系必须转型升级,提升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面向教育现代化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相关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