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說一千道一萬,走出校門靠實干(民生視線)

时间:2019-10-27 01:2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標題:說一千道一萬,走出校門靠實干(民生視線)

說一千道一萬,走出校門靠實干(民生視線)

數據來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智聯招聘

核心閱讀

●經濟發展質量的提升為今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創造了較為有利的環境,崗位供給增幅大於求職人數漲幅,並未出現“最難就業季”的趨勢。

●產業布局與高校資源存在地域空間錯配,畢業生技能與崗位需求存在差距,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

●各類高等院校的管理體制、專業設置、課程結構等都需要做出調整,才能滿足企業用工的需求變化。

大江南北,春光爛漫。當此時節,有一個群體正在奔忙著——又到了大學畢業生找工作的最后關頭。

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834萬,再創新高。截至目前,高校畢業生的工作找得怎麼樣了?與往年比,有哪些新變化、新特點?促進大學生就業,哪些經驗值得推廣?本報記者選取了陝西、浙江、湖北等高校資源較為豐富的省份,進行深入採訪。

看大局——

經濟轉型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多機遇

畢業生就業形勢好不好?

“好,一如既往地好!”聊起這個話題,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宣傳處處長李德偉笑呵呵地說,就業季就是企業的“搶人季”,學校今年應屆畢業生544名,光第一場招聘會就來了157個單位、3593個崗位,其中數控加工專業求人倍率(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例)達1︰22。

“就業率非常高!” 西安文理學院學前教育學院院長蔡軍說,近三年,學院的就業率為98%,今年就業的出口依舊較為暢通,不少學生已確定就業崗位。

“有一定壓力。”華中農業大學就業指導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由於去年就業市場大環境不夠理想,2019屆畢業生中選擇報考研究生的比例上升,相應考研失利的同學也在增加,這部分同學集中在春季找工作,時間緊、任務重。

採訪中,不同地區、不同院校、不同專業的高校畢業生呈現不一樣的就業表現。不過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看來,雖然宏觀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但近年來經濟發展質量的提升為今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創造了較為有利的環境。

——經濟增長轉向消費驅動,高素質人才需求旺。莫榮解釋道:“投資驅動型的經濟增長對普通勞動力的需求,要大大高於對以高校畢業生為主體的高素質人才的需求。相比之下,消費驅動型經濟發展方式更強調創新、服務和質量,走的是與信息化、現代服務業相融合及低碳發展的新型道路,對以高校畢業生為代表的高素質人才需求增加。”

——傳統產業加速轉型升級,高素質人才機遇多。傳統產業行業的轉型升級,需要更多高素質人才支撐。近年來,包括部分經營較好的民營企業在內,不少企業對員工文化水平要求日益提高。比如,在浙江寧波,隨著產業升級加速推進,企業對高技能人才求賢若渴,汽車維修工、模具工、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工等高技能人才崗位,平均年薪可達8萬元。

——新業態新產業蓬勃發展,高素質人才空間廣。“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大量涌現,平台經濟和分享經濟的爆發式增長,使新的就業資源和機會被不斷開發出來。此外人才市場配置機制也更加靈活,大學生自身就業觀念更加多元化,有利於他們把握住就業機會,或者通過創業等新方式實現就業。”北京師范大學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主任賴德勝說,從人力資源市場數據反映出來的情況看,近年來新業態、新產業的用工需求和實際用工數量都在增加。

“因此,我們看到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總體還是比較平穩。”莫榮說,並未出現“最難就業季”的趨勢。

去年底,智聯招聘發布的《2019屆應屆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高校畢業生就業景氣指數為2.68,較上年的1.78有所提升,2019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好於上年同期。整合應屆生的招聘、求職及調研等數據,今年崗位供給同比增長81%,求職人數同比增長21%,崗位供給增幅大於求職人數漲幅。在2019年應屆生的求職人群中,有45.6%的受訪大學生已拿到錄用通知書。

細把脈——

大學畢業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

“感覺找到工作確實不難,但想找個各方面條件都不錯的崗位就不太容易了。”自去年9月以來,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2019屆畢業生吳智立一直在尋找心儀的崗位。

吳智立道出了不少高校畢業生的心聲,雖說不愁找不到工作,可就業依舊有“難”點。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