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锻造脱贫攻坚的精锐之师

时间:2019-10-19 12:1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锻造脱贫攻坚的“精锐之师”——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系统援派工作纪实

  站在祖国的心脏,遥望万里之外的援派版图。

  从雪域高原到大漠戈壁,从革命老区到边远山区,处处活跃着教育系统援派干部人才的身影。他们用无私奉献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用真心实干交出了一份份亮丽的扶贫成绩单。

  对口支援和定点扶贫,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直属系统参与援疆、援藏、援青、“西老革”、定点扶贫、滇西扶贫等16个项目,共选派援派干部人才1013人次。其中厅局级干部113人次,县处级干部323人次,科级干部90人次,专业技术人员487人次。教育部援疆人数位列中央国家机关之首。此外,还有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医生、教师组团式援助,博士生服务团等项目。

  “做好教育系统援派工作是党中央交给教育部的一项光荣政治任务,是中央给我们的重托,是受援地人民对我们的期待,是重大的历史使命,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好。”教育部人事司负责人说。

  尽锐出战,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一个基因可以为一个国家带来希望,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当复旦大学教授钟扬第一次踏上西藏的土地,他的心就留在了这里。作为中组部和教育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十几年来,钟扬的足迹遍布西藏,他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他带出了藏族第一个植物学博士,建立了西藏高端生物学科研团队,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史一系列空白,成为教育援藏工作的一面旗帜。

  学校就业率从2016年的49.32%增加至2018年的96.50%,这是令第八批援藏干部、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方伟颇为自豪的数据。在任期间,方伟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推动学院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的落实,协调筹措650万元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指导40家学生创业企业工商注册,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并探索实践“2+1”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北京和新疆来回奔波,是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教授周远翔援疆两年间的生活常态。为了支援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他协调成立了由清华大学18名国内外知名电气领域专家组成的援疆专家团队,为学院学科建设提供咨询指导。他深入分析学院发展“瓶颈”,制定了教学、科研并用的实验室建设模式,建立绩效考核与学科发展贡献度挂钩的学科发展思路,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中国农业大学援疆干部陈青云在6年时间里,跑遍了全疆88个县(市)中的81个,行程万余公里,用脚丈量新疆设施农业发展的点滴。他发起成立了新疆农业大学设施农业研究所,围绕设施园艺作物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设施农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等方面开展工作。

  如何推动新疆大学双一流建设?这是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朱宏初到新疆时思考最多的问题。在担任新疆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期间,朱宏逐一走访对口支援高校,提出“1+2+3+X”的组团式包建架构体系,确定20个学院的包建方案,不断创新完善对口支援模式。在支援高校的帮扶下,新疆大学6个学科成功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推进教育部直属系统援派工作,就是要选派优秀干部人才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把教育政策优势和各直属高校、直属单位的办学优势,与地方发展短板结合起来,把先进的理念、人才、技术、经验等要素带到贫困地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教育部人事司负责人表示。

  为选优配强援派干部人才,教育部不断完善干部人才“选派育管用”的全链条制度体系,制定《关于激励教育部直属系统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教育部直属高校异地交流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办法》《关于选派部机关干部参加援藏援疆援青工作暂行办法》等文件。组织直属机关、直属高校开展优秀年轻干部专题调研,大力实施“墩苗工程”,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边疆地区、基层一线、脱贫攻坚主战场锻炼成长。分级分类开展脱贫攻坚干部教育培训,举办滇西扶贫开发系列专题培训班、西藏和四省藏区教育局长培训班等30余个,培训近6000人次。加强日常管理考核,加大关心关爱力度,定期派人看望慰问援派挂职干部,落实职务职级待遇、休假和探亲制度,激励广大援派干部人才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聚焦民生,为教育扶贫精准“破题”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