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我与新中国共成长 祝愿祖国繁荣富强

时间:2019-10-08 17:5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从没文化到注重教育,从泥巴路到水泥路——日子越来越舒心

与祖国同一天生日的黄荣秀只有小学文化。“我读书时一年四季就一双鞋,从家门口到学校全是泥巴路,为了不把鞋子弄坏,经常光着脚去读书。遇到下雨,走到学校时下半身都是脏的,脚被雨水泡得发白,冬天脚被冻得又红又肿。”当问起年轻时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泸县毗卢镇高楼湾村的黄荣秀毫不犹豫地说道,言语中带着一丝哽咽。

黄荣秀说,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家里有9个兄弟姊妹,她排行第八,平时基本不买新鞋子,都是穿哥哥姐姐穿不起的鞋。爸爸一个人工作的收入,负担全家人生活,十分困难。黄荣秀时常跟着爸爸到集市卖烟,几十里路全靠走。后来全家人吃饭都成问题,为了节省开支,黄荣秀读完小学就没有再读书了。

“以前哪有现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我常教育儿孙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这个好时代。”黄荣秀有些激动地说,现在家长都想把最好的教育给孩子,劳累一天,下班回来还要辅导、监督孩子学习,以前根本没有这种待遇。

黄荣秀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她当了高楼湾村村干部,一当就是19年,负责妇女工作及一些村上事务。高楼湾村未同其他两个村子合并前,为了组织村民修路,她吃了许多苦。“那时,几十户人反对修路,钱本就不够用,还要拿出来修路,村民们很不理解。”黄荣秀说,为了让村民明白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她每天上门走访。村民白天忙着干农活没时间,她就中午、晚上去劝说,一次说不通,就说两次、三次。为了能写出村民的名字,黄荣秀半夜还在煤油灯下学习,反反复复练习写字。同时,她带头出资300元修路。终于,村民被她的诚心打动,高楼湾村的第一条水泥路修起来了。

后来,高楼湾村与其他两个村合并了,村民们意识到修路的重要性,都愿意出资,高楼湾村交通越来越便利。如今,高楼湾村不少村民修起了小楼房,村里还发展了养鱼、养猪等产业,村民致富之路前途光明。“祖国的发展繁荣成就了今天的高楼湾村。”黄荣秀满是感激。

泸州日报记者 曾念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