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山区教育大县“向强迈进”的秘诀

时间:2019-09-29 13:1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山区教育大县“向强迈进”的秘诀

2017年9月15日,苍溪县召开学期教育发展联盟工作推进会,理清了联盟发展目标和推进方式,明确了联盟的发展方向和着力点。

山区教育大县“向强迈进”的秘诀

2017年5月19日,苍溪县举行联盟区域研修机制建设研讨会,进一步统一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关于“城乡统筹、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认识。

苍溪探索的三个要义:

●建设教师发展共同体:

教师所受的影响和所享受的福利有哪些?

●建设学校命运共同体:

复制优质资源的同时如何实现多元发展?

●苍溪经验复制:

如何在“统筹”的思路下激活改革创新活力?

“厕所有没有异味,能反映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资源应该放在离学生更近的地方”……2017年暑期,四川省苍溪县马桑小学校长赵培宇参加了学区联盟组织的校长论坛,其他校长分享的管理理念,让他耳目一新。回到学校后,赵培宇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和学校老师一起翻阅资料、参考案例,思考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方向。新学期,一场持续的管理和教学改革,在马桑小学拉开序幕。

从撤掉教室里的垃圾桶,到把图书室的书籍分发到每一个班级,再到引导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和校园,两年以来,从办学理念到改革实践,马桑小学的面貌焕然一新,学校虽小,却“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赵培宇说:“学校的发展变化,得益于联盟带来的理念更新和视野开阔,更得益于其他学校的支持和帮助。”

马桑小学所在的广元市苍溪县,地处“川陕”革命老区,是秦巴山区扶贫攻坚核心区域,贫困村数量在全省排第4位,贫困人口数量在全省排第11位。全县有公办学校99所,在校学生85000余人,教学质量长期走在四川农村教育的前列,是名副其实的山区教育大县。

但受历史发展、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苍溪教育发展“城镇挤、乡村弱”,“大而不强”的情况还普遍存在;学校内部,教职工参与教学改革的能力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与此同时,在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大潮中,学生、教师流动性的空前增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接踵而来。

苍溪县教育和科学技术部门负责人说:“县里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急教育所急,想教育所想。主要领导分别多次专题调研教育工作,解决了教育发展的多个瓶颈问题。我们把好学校办到群众家门口,是教育扶贫的客观需要,更是保障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我们要由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阔步迈进。”

2017年以来,苍溪县教育和科学技术部门将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与开展教育扶贫相结合,创新制度设计和管理机制,通过构建区域、学科、特色项目等多层次教育发展联盟,一场校园“破墙运动”在秦巴山中纵深推进,打破区域壁垒、管理壁垒,实现城乡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2017年3月,东青学区教育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在八庙小学召开。随后全县迅速成立了九大学区教育发展联盟。

一次次管理论坛和教学研讨,一场场学习培训和教学比武,一项项关爱活动和艺体展示,突破了校长、教师在认识、观念层面的藩篱,解放了学校的改革发展动力,助力苍溪教育加快实现“由大向强”豪迈跨越。

既是“练兵场”,又是“加速器”

破解乡村师资难题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题中,教师无疑是最为活跃也是最为关键的要素。作为教育生态中的第一资源和核心元件,教师配置的合理性对整个教育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作用都不言而喻。

近年来,苍溪县教师流动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出现了“骨干教师留不住,中年教师断了层,青年教师打主力”的现象。由于学校分布广、校点多、教师队伍体量大,按照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难以短时间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影响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

文昌学区位于苍溪县北部山区,共有12所中小学,其中最边远的学校距离县城一百多公里。过去,这里山高路远、信息闭塞,各学校发展相对封闭,教师闭关自守犹如“井底之蛙”,难以在青年教师培养上共享资源、形成合力。

教育发展联盟的建立,打开了农村学校“无形的围墙”,让一个个像“孤岛”般的山村学校,联结成一片广袤的“大陆”。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