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青春在讲台上闪光

时间:2019-09-14 01:39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青春在讲台上闪光——记2019年优秀特岗教师巡回报告活动

  从1.6万人,到10万人,是“特岗计划”从2006年启动到2019年的招聘人数变化。

  新世纪初,一些地方“教师荒”曾严重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随着“特岗计划”的实施,一批批青年选择到农村去,改变农村教育的未来。

  如今,75万名特岗教师分布在中西部地区1000多个县,为3.7万所农村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和青春活力。他们被誉为农村教师队伍“换血的一代”。

  9月3日—9日,由10位优秀特岗教师组成的2019年优秀特岗教师巡回报告团,走进河北、甘肃、河南、青海、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北京共9省份师范院校举行巡回报告,让人们走近、了解了这些选择特岗教师、奋斗在特岗教师岗位上的青春故事。

  选择并坚守农村教育

  摩托车在大片的玉米地里穿行,坐在校长后面的杨瑞问:“学校有多少学生?”

  “不到100人吧。”校长含糊地答道,接着列举了一些学校面临的现实困难:学校偏远,年轻教师留不住,课程开不齐,家长信不过,“总在流失生源”。

  这是2013年8月,杨瑞去吉林农安县洼中高农场中学报到的第一天,那时县城到学校不通车,校长特意来车站接她。学校坐落在一大片盐碱地上,到校后,杨瑞发现,校长口中的“不到100人”实际只有7人,整个学校只剩下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

  “怕你不来,只好这么讲。”校长有点不好意思。

  杨瑞没有感觉被“骗”,反而很受触动,“学生少一点不打紧,我对他们可以更精心一点”。

  此后的几年,小小校园成了杨瑞和孩子们共同的家,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学校里第一次举办了运动会,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成绩也逐步提高。

  9月5日,伴随2019年优秀特岗教师巡回报告团成员杨瑞的讲述,广西师范大学600余名师生几乎没有人走出报告厅,也没有人玩手机,学生们说“感觉特别美好”。

  因为特岗教师,很多农村学校终于来了年轻教师,教师结构得到优化,学校里开设了真正意义上的音乐、美术、体育课,也给山里的孩子带来了外面世界的气息。

  慎魁元出生在江西修水的大山里,“山太大,没人愿意来当老师”,小时候每次上学,慎魁元每周日都要和姐姐弟弟一大早就带上菜和米出发,走几十里山路,下午才能到学校。

  对不少特岗教师来说,之所以选择走上这个岗位,与自己的亲身经历密切相关。而这段经历也正是影响慎魁元选择特岗教师的重要原因,他想要帮助跟他一样的农村孩子。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成为江西修水县湴浆小学的第4名教师,也是这所村小唯一一位年轻教师。报到那天,校长专门放鞭炮迎接他,见到热情的师生,慎魁元红了眼眶。

  今年是“特岗计划”实施的第14个年头,也是石明警在贵州毕节赫章县双坪乡初级中学的第14年。

  14年里,石明警不是没有想过去更好的学校。第8年时,石明警曾通过了县城学校的教师招考,有进城教书的机会。那年开学,孩子们得知情况,哭着给石明警打电话。石明警走在县城的街道上,满脑子都是学生抱团哭泣的场景。

  那一刻他意识到,他的教师生涯和他的青春一样,已经与那所学校和那些孩子不可分离。

  “我好像突然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就是最需要你的地方才是你最恰当的位置,而最需要我的,是双坪可爱的孩子和淳朴的家长。”当天下午,石明警放弃去县城教学的机会,坐车回到了学校。

  “我肃然起敬。”听了石明警的故事,贵州师范大学学生李宣说,报告让他真正了解了特岗教师,对教书育人有了更加可感的认识。

  徐贺宇是河北师范大学的公费师范生,“今后我会以优秀特岗教师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在磨炼教学技能的同时,也要在师德修养上不断提高,用爱心、耐心、恒心,不负国家培养,让青春在讲台上闪光。”

  是老师,更是亲人

  9月3日,在华中师范大学报告厅,在蔡明镜的讲述中,一个遥远的教学点在台下300多名师生面前逐渐清晰。

  湖北丹江口市彭家沟小学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是南水北调库区一个偏远半岛上的教学点。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