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未来博物馆的职能有多强大

时间:2018-10-09 16:3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本文摘自美国博物馆联盟《博物馆》杂志2017年11-12月刊,该期《博物馆》以《2040》年为主题,畅想2040年时博物馆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挑战。

  这篇文章假设是Adam Rozan 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举办的美国博物馆联盟2040年年会上发表的一篇主题演讲。

美国得梅因市交通管理局与得梅因艺术合作协会合作,在艾奥瓦州波克城的130个公交车站设立了“D-ART”数字艺术亭。

  美国得梅因市交通管理局与得梅因艺术合作协会合作,在艾奥瓦州波克城的130个公交车站设立了“D-ART”数字艺术亭。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反思过去、把握当下,同时也和各位分享我对未来的畅想。我希望未来博物馆和各位专家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应对我们面临的挑战。

  很多人可能以为我这次演讲的主题是“技术”。

  没错,我们喜欢新生事物,关注那些新的发明,也喜欢浏览科技热点的报道。

  可是,人们关注技术的同时,往往会忽略技术变革的“幕后之手”,即人们的欲望、需求及交流方式。

  上世纪六十年代,有段时间每周日早上会播出一部叫做《杰森一家》(The Jetsons,又称《摩登家族》)的动画片,片中描绘了未来世界里出现的飞行汽车和机器佣人。

  现在,这些畅想已成为现实。

  我们在职场上实现了性别平等,如今,自学已成为全世界常见的学习方式。在《杰森一家》中,母亲简(Jane)是典型的“家庭主妇”,而小埃尔罗伊(Elroy)需要每天去学校上学。作者预言了未来的技术发展,但他们未曾料想,我们在文化上会经历更多更加深刻的变革。

  同样,20世纪末的博物馆人员展望未来时也将目光投向了新技术。

  确实,一些技术,尤其是数字化、数字制造以及虚拟与增强现实,对我们的实践影响重大。

  在2020年代,我们现在所说的“数字化举措”将会促使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仅展示复制品、基于数字扫描的虚拟娱乐产品或由数字生产创造的实体物品。

  但对我来说,数字化举措的有趣之处在于它改变了博物馆的文化。

  例如,艺术博物馆为了举办各种规模大小不一的展览开始寻找新型可替代的场地。

  任何空间都有利用价值。无论是数字产品还是实物,它们都找到了新的“舞台”。火车站、公交站、老年住房、小学、超市、服装店乃至人行道都能化身为展台。

  那些曾经难以借到,或精致易碎、不便展出或运输的艺术品,如今通过技术处理,可以运往世界各地“参展”。

  博物馆过去的主题大多宽泛空洞,而“数字化举措”帮助其转型,将人物故事和社区历史娓娓道来。

  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展览越来越多元化,而“博物馆”的概念本身也在发生演变——从一个坐落于标志性建筑中的功能单一的机构,变成与图书馆、社区中心和学校等各种机构融合的多功能场所。

  现在很多博物馆24小时开放,还有一些博物馆成为社区儿童和老年人学习和获取社会资源的主要渠道。

  如今,博物馆也是图书馆,图书馆如同学校,博物馆管理员也承担着老师的职责。社区组织者负责组织博物馆活动,博物馆工作人员也负责管理学习实验室,教授科学、艺术和人文课程。

  传统机构苦苦挣扎却也无力回天,终究难以满足社区的需求,于是这种新型博物馆应运而生。这些综合性博物馆就像新型社区,集图书馆、幼儿园、公园、礼拜堂、医疗中心以及其他服务社区的组织和设施于一体。

  为何会这样?

  我们是如何从呆板的“每周二至周日早上10点到下午5点开放的建筑”,演变成如今蓬勃发展、充满活力的以社区为中心的机构呢?

  现代博物馆随着经济的发展演变而来。

  同时,在世纪之交,人们意识到博物馆的服务与社会发展脱节。

  那时,博物馆变成了毫无生气的陵墓,业务活动因循守旧,缺乏新意,不管公众是否感兴趣,也无论是否有人前来参观,我们固步自封,照搬历史。

  在很多方面,当时的博物馆已经与世隔绝,整个行业日渐萧条,我们却不知所措。

犹他州圣乔治艺术博物馆的冥想室。

犹他州圣乔治艺术博物馆的冥想室。

未来博物馆的职能有多强大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