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小欢喜》揭家长教育焦虑 英国华人家长更拼

时间:2019-08-29 21:19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中新网8月28日电 据英国华闻周刊微信公众号“华闻派”消息,近日,中国国内热播的剧集《小欢喜》迎来了完结篇,这部暑期爆款国产剧通过三个高考家庭的故事,探讨了当下中国家长在子女教育上的诸多问题。

  网友称电视剧台词真实还原了生活,一些面临高考压力的家长们和考生们也纷纷表示:这不是电视剧,就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小欢喜》电视剧截图)

(《小欢喜》电视剧截图)

  在剧中,我们既看到了为高考在学校附近租房子的家庭,又看到了把工作放在一边、全身心陪伴孩子的家长,也看到了坐拥五套学区房的“虎妈”。这些家长为了孩子,真是拼尽了全力。

  其实,在英国,孩子要考上好的文法学校或者是著名私校,进而进入一流大学学习,面对的竞争压力丝毫不逊色于国内。因此,一些华人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教育时,也丝毫不敢松懈。华闻君采访了两位华人家长,听了听他们孩子在成长教育路上的故事。

  从哈罗全奖到哈佛经济系:好孩子是哄出来的

  Moon,旅居英国20年。为了儿子教育,她28岁来英国留学。Moon在工作间隙坚持帮儿子补习功课,儿子先后考上哈罗公学和哈佛大学。Moon也辞去工作,创立 Moon Tuition培训中心,专门帮助孩子补习功课。

  Moon对华闻君说的第一句话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她“付出了很多,失去了很多,当然也得到了很多”。

  Moon是南京人,她高考第一志愿就是家旁边的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她压根儿没想过去考外地大学。大学毕业后,在南京找个工作,成个家,生个孩子,就是她当时唯一的人生目标。

  Moon为了让儿子将来能有个轻松的教育环境,顺利地找到一份好工作,全家决定通过海外留学这样“曲线救国”的方式,希望能让贝贝早日到海外接受教育。家里把留学的任务交给家里学历最高、英语最好的Moon。

  Moon说她永远忘不了20年前的那个夏天,带着对儿子无限不舍和全家的期望,她一个人踏上了来英国求学的路。

  来英国改学了通讯工程的Moon,硕士毕业后,很快在英国的摩托罗拉公司找了份工作。工作稳定大半年后,Moon顺利地把儿子接到身边了,贝贝就在她租的房子旁的一所普通公立学校上了小学。

  当时她整天忙于工作,对英国的教育体系完全不懂,况且他们当时居住的Swindon又是一个以白人为主、没有文法学校的小城市,生活相当安逸。不过Moon很快发现,一直在南京上全托的儿子,五岁半来英国时,连3+2=5也不知道,英语更不用说了,完全是零基础,这着实让她大吃一惊。

  “当时我只是以为他没有遗传到我优秀的数学基因,也没放心上,只好接受了这个现实。”Moon从教孩子认识数字开始,又教他加减法,慢慢提高他的数学水平。就这样,Moon享受着团聚后的亲子时光,她每天六点下班回来,一边做晚饭,一边用中西结合的教学方式,给儿子进行启蒙教育。

  英国小学阶段基本上没有课本,也基本没有作业。为了给儿子补习,Moon一口气买了很多教材,不管学校教什么内容,“我教我的”。

  “印象最深的是,我那时一天出十道两位数的加减法,如果贝贝能做到100%的正确率,我就允许他看他心爱的游戏书。”Moon说,贝贝的数学基础和细心就是这样慢慢打牢的。

  随着儿子成绩逐渐在班里出类拔萃,Moon开始意识到,在英国,如果小学生不选择考文法学校或顶尖私立中学这条路,完全可以很轻松地度过小学。“但这样的结果就是,到了初中,这些孩子还在用手指头算乘法口诀,高中的A-levels就更无法选修数学等重要科目。”

  如果通过11+考取英国顶尖文法学校或私立学校,那么他们进入英国甚至世界顶尖学府的几率就大得多。“英国的华人家长肯定都不愿孩子进比较差的大学,要想进好的中学,家长不是自己在家教,就是上课后补习班。”当时Moon就选择了前者。

  “想要在11+的考试中考取顶尖的文法学校或私立学校,所经历的竞争十分激烈。”Moon深有体会地说。“一般这些英国的顶尖学校,往往是几千个考生争取仅有的一百多个位置。”

  在Moon的眼里,儿子最强的竞争对手不是那些同样受到爸妈‘推’的华人小朋友,而是自己就酷爱学习的印度小朋友。所以Moon告诫华人家长们,在帮助孩子们备考11+的两年里:心理上也必须做好准备,适当的时候要做自我调整,自我批评,自我让步。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