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七:党的土地政策方面
考点1: 党在三个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实行过的土地政策
土地革命时期没收地主土地,抗日战争时期采取“减租减息”, 解放战争时期恢复到没收地主土地,概括为两种政策,两次调整。
考点2: 土地政策的实质:没收的政策,即“打土豪,分田地”,其实质是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政策;“减租减息”政策是对地主的让步,实质是削弱封建剥削制度的政策。
考点3: 第一次土地政策调整的原因
抗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是第一位的,为挽救民族危亡,集中一切力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党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团结地主共同抗日。
考点4: 解放战争时期恢复没收地主土地原因
蒋介石发动反人民内战,地主阶级导向蒋介石,农民群众有强烈推翻封建剥削制度的愿望,为满足其要求,支援人民解放战争,打倒蒋介石,实行“没收”。
考点5: 土地改革的作用
1、 农民分得土地并在政治上翻身,农民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
2、 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工农联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方向八:民主党派的立场变化
考点1、同重庆谈判期间相比,民主党派的立场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立场有何变化,为什么
变化:立场有了根本转变,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接受了共产党领导,宣告了第三条道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破产,表明他们自愿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原因:1、蒋介石倒行逆施,对民族资产阶级排斥和打击;
2、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具有现实性;
3、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和带动作用。
方向九:农业合作化角度。
考点1:为什么要肯定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
1、 它是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为一次极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将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体现。
2、 它在当时避免了农村的两极分化,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
考点2: 如何评价80年代的农村改革(土地承包经营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农民要求,改变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合作化基础上对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并非对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的否定,退回到个体所有,它符合农村实际,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关推荐>>>
2020考研政治专项复习资料汇总(持续更新)
2019考研政治专项复习资料汇总(更新完毕)
2019全国考研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更多天津研究生招生信息欢迎查看中公天津考研网
2022佛山三水西南街道中心小学转学插班招
佛山本地宝佛山教育提供2022佛山三水西南街道中心小学转学插班招生报名指南有关的信息,...(163)人阅读时间:2023-04-272023佛山三水区西南街道公办小学招生公告
佛山本地宝佛山教育提供2023佛山三水区西南街道公办小学招生公告有关的信息,三水区西南街...(172)人阅读时间:2023-04-27深圳外国语小学(原深外东海附小)全解
深圳本地宝频道提供深圳外国语小学(原深外东海附小)全解析(招生+升学成绩)有关的信息...(193)人阅读时间:2023-04-27深外东海附小更名为深圳外国语小学,招
近日,深圳外国语学校东海附属小学公众号发布公告:深圳外国语学校东海附属小学更名为深...(118)人阅读时间:2023-04-27北京朝阳区小学名单一览(电话+地址)
北京本地宝频道提供北京朝阳区小学名单一览(电话+地址)有关的信息,有些家长不知道北京...(131)人阅读时间:2023-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