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自主招生成变相小高考,穷人家的孩子一开始就输了?

时间:2019-08-26 05:2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自主招生成变相小高考,穷人家的孩子一开始就输了?

今年1月份,教育部公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规定严格审核报名条件、压缩自主招生名额,被称为“史上最严自招规定”。大部分参与自招的高校,都缩减了一半名额。一时间有很多家长大呼努力白费,但是叫好的人也不在少数。

为什么会这样?离你高考已经过去好几年,你对自主招生的情况可能并不熟悉。现在的自主招生,已经成了考上好大学的一大渠道。

举个例子,2018年自招的报名人数达到了82万,相较于2017年的60万人次,足足增长了37%[1]。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寄希望于此,想分散“一考定终生”的压力。至于批评自主招生的声音,一直也有很多,很多人都痛骂自主招生是看钱招生[2]。

自主招生是倾向家境好的学生,还是给了寒门子弟机会?

到底是什么样的学生成为了优胜者,得到了名校的垂青?

这个制度真的如它当初被设想的那样,帮助了那些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了吗?

自主招生,穷人机会更少

自主招生成变相小高考,穷人家的孩子一开始就输了?

高校自主招生,理论上是给了部分考生高考之外的机会。但实际上,自主招生的结果是,没有多少穷人孩子能通过自主招生。

一项对5所985大学本科生进行的调研显示。统招生超过30%家境都不富裕,家庭平均年收入在12000元以下,而获得自主招生优惠的学生,来自这类家庭的孩子还不到10%[3]。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鲍威也发现,统招生的家庭年均收入是5.8万元,而自主招生的学生家庭收入是统招生的1.8倍[4]。

也就是说,获得自主招生优惠的学生,大多是家里有钱的。那些穷学生努力了十多年,还是没有和这些富家子弟一起喝咖啡的资格。

收入差距往往伴随着城乡差距,自主招生当然也不例外。

2010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两位教授对清华学生做的研究发现,从学生的生源地来看,在231名自主招生学生中,仅有7%来自农村,而来自城市的学生大概来自农村学生的十倍[5]。

一项对北京某高校的调研也显示,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学生所在省份省会到北京火车票的价格越高,学生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可能性越小。对那些连路费都出不起的学生来说,自主招生还没开始就结束了[6]。

何止是路费,有钱人在教育这场军备竞赛里,从来都是碾压穷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有外教,小学就上着一个月奥赛班,高中花十多万去美国游学,一路都是重点中学。到了看重竞赛和经历的自主招生,穷孩子们如果不是天才,拿什么和这些富人比呢[7]?

就连自主招生考试的形式,也对穷学生非常不利[9]。比如面试的时候,那些“见过世面”的孩子,当然比他们眼里土里土气的穷孩子好多了[7]。

针对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过程的一项研究发现,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农村孩子,在笔试中并不比那些家境优越的城市孩子差。可到了面试环节,就明显不如城市富裕家庭的孩子[8]。

你怎么看特朗普美国优先的战略?如何看待共享单车的流行?问那些农村长大,从来没骑过共享单车的学生这个问题,这不是成心找茬?

2017年6月11日,西安交通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进入面试环节,科学素养题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面试的时候如果问到一些网络热词,农村孩子会相对不利 / 视觉中国

另外,自招还让高考这条独木桥更窄了。就拿北京大学举例,北大2017年在内地招生2819人,自主招生就录取了679人,对于那些只能依赖高考的学生来说,考上北大无疑是更难了。家境好的孩子们只要走自己的路,穷学生就越来越无路可走。

需要指出的是,家境好、有钱本身并不是问题,家境所带来的教育资源(例如有人因为家庭条件好而视野更广)也不是问题。

真正的问题在于自主招生加剧了不平衡,让家境好的学生得到了更多的机会,挤得穷学生无路可走。当穷学生还在拼命努力时,别人已经坐着飞机直达目的地了。

自主招生,变相小高考

自主招生成变相小高考,穷人家的孩子一开始就输了?

不过,评价一种招生制度的根本标准,还是要看它有没有筛选出真正优秀的学生。自主招生制度可能不够公平,那么它是不是足够有效,录取到具有潜质的学生呢?答案恐怕也是否定的。

自主招生的一大初衷,是选出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是挖掘那些被录取分数线拦在好大学门外,但在某些学科上很突出的学生。

而实际上,许多获得自主招生政策照顾的学生,本来就是能考清华北大的学霸。

自主招生招收上来的学生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本可以用高考成绩考来的优等生,一部分是借助自招加分才得到入学机会的学生。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