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杭州新闻中心 > 科教卫新闻
钱江晚报(通讯员 陈宏程 记者 梁建伟) 昨天,钱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杭城提供住宿条件的学校几乎全部为民办中小学,超过6成的民办初中提供住宿;近3成民办小学提供住宿。特别是近三年新办的民办中小学,大部分能提供住宿。 面对家长们热议,要不要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教育界也是讨论得不亦乐乎,他们的关键词是:家庭教育和父母陪伴。 12岁是条杠杠 亲情的缺失是无法弥补的 杭州市教科所特级教师、家庭教育专家韩似萍 韩似萍告诉记者,6~12岁是孩子行为模式养成的关键期,生命能量主要建立在亲情之上,如果这个时候孩子离开父母,会造成亲情支持上的缺失;到了12岁之后,这种缺失是无法弥补的。“孩子会根据父母的言行,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但是到了12岁之后,家庭成员对他们的影响就减少了,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会有所取舍。所以,如果12岁之前没有建立孩子和父母情感的亲密联系,到初中后就来不及了。” 在韩老师看来,孩子在6~12岁这个阶段接受父母的教育,尤其是父亲的教育,对孩子特别重要。“比如男生接纳爸爸的行为模式,女生接纳妈妈的行为模式。而在当下的小学里,教师结构以女老师占大多数,平常在学校里,孩子和女性接触得较多,如果回到家还没有对父亲的阳刚认知,会导致男孩越来越娘。” 对于住校能让孩子自理能力提升的观点,韩老师并不是完全赞同,她认为教育必须系统思考。“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的是丰富的全方位的生活,而不仅仅是培养自律。”所谓的晚上按时睡觉、自己穿衣吃饭等自理能力,其实是家庭教育的内容,如果将家庭教育变成了学校的行为规范,就会淡化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陪伴是门学问 孩子需要安全感和爱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 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孙云晓 在孙云晓看来:“有家长认为,孩子性格开朗,对学校生活的适应性强,送去寄宿就没有问题了,事实上这样的观点是不对的。孩子的适应性的确和性格有关,开朗的孩子更能适应,他们能很好适应住宿生活,但孩子最需要的还是和父母的交流。” 孙教授认为,陪伴孩子是门学问,不是说和孩子待在一起就是陪伴,真正有效的陪伴是建立在家长对孩子的理解之上的。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比如家长在陪孩子聊天、玩耍、出去户外活动时,要关注孩子的潜能优势,并因势利导地将这种优势培养起来,这才是好的教育和陪伴。”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让他有安全感,这将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和力量源泉。 孙云晓对记者说,孩子小的时候更需要父母,“十二岁之前投入一分,胜过十二岁之后投入百分。所以,有责任心的父母应当自己把孩子带大,这是明智的选择。”
杭州寄宿制中小学版图不断扩大 到底怎样才算有质量的陪伴
2019-04-19 07:31:16杭州网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通讯员 陈宏程 记者 梁建伟 编辑:郑海云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2022佛山三水西南街道中心小学转学插班招
佛山本地宝佛山教育提供2022佛山三水西南街道中心小学转学插班招生报名指南有关的信息,...(163)人阅读时间:2023-04-272023佛山三水区西南街道公办小学招生公告
佛山本地宝佛山教育提供2023佛山三水区西南街道公办小学招生公告有关的信息,三水区西南街...(172)人阅读时间:2023-04-27深圳外国语小学(原深外东海附小)全解
深圳本地宝频道提供深圳外国语小学(原深外东海附小)全解析(招生+升学成绩)有关的信息...(193)人阅读时间:2023-04-27深外东海附小更名为深圳外国语小学,招
近日,深圳外国语学校东海附属小学公众号发布公告:深圳外国语学校东海附属小学更名为深...(118)人阅读时间:2023-04-27北京朝阳区小学名单一览(电话+地址)
北京本地宝频道提供北京朝阳区小学名单一览(电话+地址)有关的信息,有些家长不知道北京...(131)人阅读时间:2023-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