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這輩子,為鄉親們拼出個好光景!

时间:2019-08-11 17:3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這輩子,為鄉親們拼出個好光景!

  冬日午后的暖陽照在暖水灣村。 鄭學良 攝

這輩子,為鄉親們拼出個好光景!

  在已經脫貧致富的張覓成家,武漢鼎(右二)和大家嘮家常。 鄭學良 攝

  2018年12月24日,離春節到來還有一個多月,但濃郁的“年腥味兒”已在呼和浩特清水河縣四下彌漫。大山皺褶裡的一個個小山村,家家戶戶殺豬宰羊大事已畢,溫暖殷實的窯洞裡,不時傳出笑語歡聲。晌午時分,當身材高大的武漢鼎老人再次回到暖水灣村“走親戚”時,村民們又驚又喜,像見了久別重逢的親人一樣,緊緊握著老人的手,爭著搶著,都要請他回家吃飯。敘舊的歡愉氣氛中,鄉親們告訴老人,如今的暖水灣,頓頓有肉吃,天天像過年……

  臨別時,村民們戀戀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武漢鼎停下腳步,回望著這個自己幫扶了13年的小山村,回望著一孔孔新圈起的石窯,回望著穿戴得齊齊整整的鄉親,眼裡突然盈滿幸福的淚水……

  為了這一天,為了讓家鄉成千上萬貧困農民都過上今天這樣的好光景,這個86歲的老人已經整整奮斗了60年,從一個血氣方剛、能放倒一頭牛的小伙兒變成了步履遲緩的老人。如今,夢想終於變成了現實,在他的幫扶下,家鄉過萬貧困農民都和暖水灣人一樣,過上了殷實體面的好光景,這叫老人怎能不百感交集……

  清水河縣位於呼和浩特市南部,境內千溝萬壑,土地支離破碎,是典型的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區。絕大多數貧困山區靠天吃飯,人畜飲水,主要靠旱井和水窖裡貯存的雨水。1986年以前,全縣貧困人口佔到總人口的97%,新中國成立以來,解決人民群眾的吃飯問題,是歷屆縣委和政府的頭等大事。

  60年前,武漢鼎還是個從縣城下到鄉裡不久的民間獸醫,在走村串戶給牲畜看病過程中,目睹家鄉大面積的貧困,目睹成千上萬農民三餐不繼、衣衫襤褸、甚至一家人隻有一條褲子的淒惶生活,常常心如刀割,寢食不安。盡管當時他還不是黨員,卻在蒼天黃土間立下一個錚錚誓言:“一定要像那些真正的共產黨人那樣,全心全意為民造福,這輩子拼上命,也要幫他們過上有吃、有穿、有尊嚴的好光景!”

  懷著這顆初心,上世紀六十年代,武漢鼎針對當地牲畜疫病蔓延、嚴重影響集體生產、導致許多農戶一夜赤貧等問題,鼓足勇氣給中央寫信,提出改革獸醫管理辦法的幾點建議,引起劉少奇主席的高度重視和迅速批復。在擔任盆底青鄉獸醫站首任站長后,他主動把自己過去每月百元以上的收入降低為37元的固定工資。他制定的“包防疫、包治療、包劁騸,免出診費、挂號費、檢查費、針灸費、注射費、灌藥費 ” 的管理辦法在全縣推開后,大大減輕了貧困農民的經濟負擔。與此同時,他沒明沒黑泡在村裡,解剖牛羊尸體,查找致病原因,研究《本草綱目》,上山採摘草藥,炮制洗浴藥液,帶著兩個徒弟抬著自制的大鐵槽,翻山越嶺,逐村給牲畜進行藥浴。經過3年努力,終於使死亡率高達50%的牲畜疥癬疫病得到徹底控制。

  懷著這顆初心,上世紀七十年代,武漢鼎輾轉萬裡,不斷從區內外引進良種,對當地牲畜進行改良,十幾年間,使貧困村和貧困農民的經濟收入增加了上千萬元。他引進新疆細毛羊對盆底青鄉土種羊全部進行改良后,使過去隻有二十來斤重的土種羊體重飆升至六七十斤,創造了盆底青一個鄉1萬隻羊收入超過全縣10萬隻羊收入1.6倍的奇跡。

  懷著這顆初心,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武漢鼎主動辭去縣獸醫站站長職務,全心全意投入於扶貧開發和扶貧攻堅的偉大事業。他一邊履行獸醫職責,一邊蹲點扶貧。黃土地上,浸透他的汗水和心血,山嶺溝壑間,布滿他層層疊疊的腳印。在他幫扶下,清水河南部近50個自然村1.2萬貧困人口成功跨越溫飽線,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好生活。

  十八大以來,在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清水河縣曠日持久的脫貧攻堅戰役取得了決定性勝利,貧困人口由97%下降到0.15%。為精准啃下最后幾塊 “硬骨頭”,年過八旬的武漢鼎依然步履不停,繼續為家鄉人民“拉套”。

  精准幫扶:雞蛋滾出的脫貧路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武漢鼎辭去縣獸醫站站長職務后,幫扶的第一個貧困村,就是全縣最窮的暖水灣。

  說起往事,川妹子嚴瓊至今心緒難平。當年,這個成都長大的小姑娘,懷著騎馬挎刀、馳騁大草原的美好夢想,嫁給了一個在四川養蜂的清水河小伙兒。然而喜車一進暖水灣,她就驚得目瞪口呆:“這哪裡是我夢中的草原?四周除了荒山還是荒山,連一棵樹都沒有。村民個個破衣爛衫,連十七八歲的大姑娘鞋子上都打滿補丁。婆家的破土窯裡,全部家當除了幾個壇壇罐罐,就是一床補丁摞補丁的鋪蓋。因為常年缺糧,村裡人沒有吃午飯的習慣,每天早晚兩頓飯,要麼土豆拌莜面,點點兒油鹽,要麼熬南瓜,撒一把小米。壯勞力實在餓得扛不住了,就在地裡燒兩顆土豆……”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