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铃刚响不久,河南焦作孟州市赵和镇东小仇小学的一处教室中,32名学生紧紧盯着黑板角落处挂着的幕布,用英语向外教老师打招呼。网络带着孩子们稚嫩的声音“跨过”太平洋,又从那头传来外教的回应。“Hello,How are you today?”外教问。学生们答,“I’m fine ,Thank you。”
这是东小仇小学的一堂英语直播课,通过一块屏幕,这些学校的学生接触到了纯正的英语表达。本校英语老师将直播课形容为“及时雨”,他们“领教”了外教的教学方法,也在学习、摸索,试图改变依靠录音机和动画片教学的现状。
“作为农村学校,能有外教直接给学生上英语课,这个资源很珍贵。”孟州市教培中心教研处长赵顺新说,孩子们知道了“外边的世界这么精彩”,这样的英语课或可改变许多孩子的命运。
东小仇小学,仅是引进“屏幕上的外教”的学校之一。澎湃新闻()近日采访了国内多所推行“屏幕上的外教”的学校,有学校老师说,学生们变得更有自信,听力有很大的提高,敢说英语也喜欢说了。
不过,在多数受访教师看来,目前的直播外教课“涉及的面太窄”,远远不够。

学生在直播课堂上和英语老师交流。 澎湃新闻记者 柳婧文 图
偏远学校的“英语教学”困境
澎湃新闻采访的多个学校,均曾被英语教学师资薄弱、教学方式落后困扰。
东小仇小学辐射了周边的9个行政村,孩子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上英语课,难度不大,但“口语”能力差。“老师们学历多数是大专,有个别是本科。”副校长庞占军说,身处农村学校,学生们接触纯正英语的机会很少,“一般通过录音机”,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与东小仇小学情况类似的还有内蒙古满洲里市旺泉小学,该校教师张艳华教了18年英语,用得最多的也是“录音机”。张艳华告诉澎湃新闻,老师用录音机放英语,学生跟着读,但效果始终不太好。
相对于其他偏远学校,山东德州市庆云县庆云四中小学部条件稍好一些,但其英语教学也多靠放动画片。该校小学部教师李原(化名)介绍,英语课上,学生会通过视频理解英语文本的大意,之后再跟老师念,接着是小组练习、自己操练。
“我会做一些图片和简笔画辅助教学,有时候还会做一些简单的教具。”河北邢台市会宁镇完全小学英语教师樊美静从教15年,多在乡村学校教书,经验丰富,为提升英语教学效果想了不少办法。“这样教了几年下来,感觉学生做题还可以,但缺少语言环境,交流不起来。”
就农村学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2015年左右,新教育基金会曾专门作过调研,发现不少学校没有专职英语老师,甚至有学校因此停掉英语课。“城市的学校可能还有资源去请外教,但是乡村是没有的。”新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戚星云介绍。
缘于这一现状,该基金会决定和已有相关经验的宜格思英语合作,共同发起新英语公益项目,通过直播的方式,将外教资源和乡村的孩子“对接”起来。

东小仇小学外教课上,本校老师作为“助手”在一旁协助。澎湃新闻记者 柳婧文 图
通过直播,外教“来了”
2017年6月,宁镇完全小学办公室主任通知教师樊美静,“外教直播课堂”项目在该校试点,可以报名申请。
“我就特别兴奋,立刻去给自己教的三年级孩子报了名——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刚刚接触英语,(有了外教课)相当于一开始就有了语言环境。”樊美静曾在城里一所有名的初中任教,而这所学校聘请过外教,她知道“外教的好处”。
听说有外教“直播上课”后,孩子们却有点不安,担心“和外教说不上话”。樊美静记得,第一次看见幕布上的外教,孩子们表现得很腼腆。“外教会把学生叫到台前去,一对一地问些简单的问题,比如你叫什么名、几岁啦?这些对话在我课堂上,孩子们讲得很流利了,但外国老师这么一问,语音语调不同,孩子们就不确定了,声音特别小。”樊美静在一旁看着也着急。
李原所在的庆云四中小学部,第一次直播课上,孩子们一看是真的外教老师,“啊”地喊出声来,觉得好玩,“兴趣特高”。但和樊美静班级学生遇到的问题一样,“融入不了”课堂。“孩子听惯了中式发音,面对外教老师们地道、专业的口语,有点蒙蒙的。”李原说。
外教给孩子们带来了的新鲜感。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回民小学老师金雯回忆,孩子们上课时虽然害羞、腼腆,但一下课,脑子里一堆疑惑,围着老师便问,“屏幕上的老师在哪里呀?”“这边是怎么跟那边的老师连起来呢?”
通过屏幕,来自美国的外教Anna能够感受到孩子对她的“好奇”。“因为我是外国人,孩子们对我的一切都很感兴趣,比如语言、生活和文化习俗。”
Anna认为,这是一种“双向学习”,她教学生们英语,后者也会将英文单词或句子翻译成中文教给她念,“双方都有一种天然的想要学习对方文化的冲动”。
接受新教育基金会与宜格思英语直播公益项目招募后,外教们有机会到中国旅行并拜访不同的学校。Anna到过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学,“走过一条很长的路”,和孩子们及家长见面。“每到一个学校,我都觉得中国的学校和学生很真实,他们想要学习的欲望非常强烈,这对他们来说,或是唯一一个可以接触说英语的人的机会,这一点让我很有感触。” Anna称。
从2015年至今,新教育基金会的公益项目已使390余所学校受益,目前在进行的项目中有50余所学校,招募了27名外教老师,平均每人负责两到三个学校。对这些学校而言,直播课堂上的外教就像“及时雨”。“我们原来的教师都是中国人,经常是中式英语,肯定不如外教说得好。”李原说。
作为新教育基金会工作人员,戚星云曾在2017年前往河南一所小学听过“直播课”,印象深刻。“和大部分本校教师相比,外教的确更会互动,引起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戚星云说。
安徽铜陵市义安区钟鸣中心小学给五年级学生开了直播课,据校长章彬观察,外教上课有激情,通过各种肢体语言,让孩子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尽管离得遥远,‘我在这头、他在那头’,但沟通顺畅。”让章彬看重的还有外教的“课外知识”,在英语环境中成长的老师们,更能拓宽学生知识面。
澎湃新闻在东小仇小学走访时发现,与其他普通班级英语课时“沉闷的气氛”相比,“直播班”的孩子更为勇敢自信,回答外教提问时都往前凑。一名小女孩各科成绩不怎么好,唯独对英语“非常喜欢”,但在此前,除了课本,学习英语的机会很少。她喜欢外教“游戏的教学方式”,总觉得上课时间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