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关注儿童暑期生活:这个暑假,如何过得更惬意?-今日快讯-齐鲁晚报网

时间:2018-10-02 15:1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既让孩子开心,也让大人安心——

  这个暑假,如何过得更惬意?(民生视线·关注儿童暑期生活①)

王 浩 王 藤

每个人关于童年的记忆中,暑假都是最难忘的章节之一。2018年暑假临近,是全家一起出游,还是送孩子参加夏令营、尽情拥抱大自然?或是利用这段时光上培训班、冲刺班集中“充电”?如果孩子年龄偏小,是否还面临着无人看管的难题?此外,对于孩子的衣食住行、游艺娱乐消费,您有何打算?该如何安排?

让孩子过一个充实又欢乐的暑假,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将目光投向即将到来的暑期生活,从家庭、社会以及教育、消费、民生等视角探讨相关热点话题,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编 者

  家长有难处——

  一些双职工家庭的孩子假期“无处可去、无人看管、玩得不开心”

“要放暑假了,孩子高兴,我却犯了愁。”河北唐山市路北区的冯红最近有了心事。两口子平时工作忙,下班晚,双方父母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法帮忙看孩子。

“让孩子单独待在家里,不仅没人做饭,还担心安全问题。送课外辅导班,得准时接送。”无奈之下,冯红拜托亲戚白天帮忙带孩子,晚上再接回去。“别人家小孩假期过得快快乐乐,我的孩子却要吃‘百家饭’,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假期孩子“无处去”“无人看”,是不少“双职工”家庭遇到的一大难题。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杨菊华说,家长焦虑的背后有深刻的社会原因。首先,城镇家庭结构在变化。当前以三四口人的小家庭为主,父母双方上班,祖父母、外祖父母多在老家,孩子没人看。其次,居住环境在变化。以前不少人住在单位大院,街坊邻居知根知底,可以相互照应。如今身处陌生人社会,街坊邻居不够熟,加之居住地和工作地分离,大人上班地点、孩子学校和居住地相隔远,“课后三点半”“放假两个月”成了家长们最头疼的难题之一。

不少家庭还面临孩子“玩不好”“学不好”的烦恼。每逢假期,名目繁多的夏令营、托管班、课外班等大行其道,生意火爆。但在采访中,不少家长表示这些机构虽然解决了“孩子有地方去”的问题,但很多机构举办的活动看上去热闹,与理想的效果还有一定差距。他们更希望孩子在里面学习新知,增加见闻,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徐女士说,本想送孩子到托管班,但一打听,有的班就开在居民小区里,水平参差不齐,孩子收获不大,性价比也不高。

在网页中输入“暑期夏令营”这一关键词,科普类、户外类、军事类、名校游等活动让人眼花缭乱。山西临汾市曲沃县的武峰曾经帮孩子报了一个名校游夏令营,宣传单上声称学员可深度体验名校生活,与师生交流互动。结果孩子回来说,大热天里在学校门口排了几个小时队,就到校园逛了一圈,花这么多钱,真是不值。

还有很多家长挤出时间带孩子外出旅游。王萌是北京一位自由职业者,时间相对灵活,假期里都要带孩子到各地玩。“旅游不仅能塑造美好的家庭记忆,培养亲子感情,而且增长了孩子见识。”

但带孩子旅游有诸多不便。王萌说,比如住宿,很多酒店没有加床服务,他们只好把枕头垫在四周,防止小孩掉床。餐饮方面,没有儿童套餐,大人吃什么,孩子就吃什么,担心年幼些的孩子吃得不健康。游玩过程中,凡是线路设计、景区设施默认“大人顺便带孩子玩的”,儿童娱乐设施、亲子互动活动都比较缺乏。

杨菊华说,假期是开发潜能、培养个性、补充学校教育的宝贵时段,不能成为“教育空白带”甚至是“监护空白带”。这不仅仅是家庭问题,更是民生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政府不缺位——

  政府、社区、学校一起搭把手,为学生撑起一个安全快乐的假期环境

少年宫、托儿所、社会活动中心……这些是不少家长们的暑假记忆。“我小时候,平时被爸妈送到托儿所,假期里到家附近的少年宫上特长班。”江苏南京市江宁区的程梅说,要是这些机构还像以前那么热闹就好了,家长可以安心上班。

为什么这些机构逐渐淡出公众视野?杨菊华解释,不少企事业单位曾经分担部分家庭功能,开办福利性质的托育、托管机构。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企业的归企业,社会的归社会”,出于成本把控的考虑,企业把这部分功能推向市场。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