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甘肃实现学生精准资助全覆盖

时间:2019-07-26 09:35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甘肃实现学生精准资助全覆盖

  7月12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桑科镇中心双语幼儿园的索南东知正在向妈妈“炫耀”在幼儿园完成的手工作品。本报记者 张劲松 摄

  ■落实全教会 奋进迎华诞1+1 ⑧走进甘肃

  收到女儿裴孔娟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林红梅的心愿终于了了。她把通知书拿到村里人最多的地方给大家展示,在水家村这个位于甘肃省中部的小村庄,很多人还是第一次见到大学录取通知书。

  但林红梅心里还是有点儿没底。全家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丈夫外出打零工,学费和生活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与通知书一同寄来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宣传册,真正打消了她的顾虑。正是拿着6200元生源地助学贷款,裴孔娟得以安心迈入大学校门。

  在甘肃,农村学生多、西部生源多、少数民族学生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是各级各类学校的真实写照。“在这种情况下,甘肃省始终把学生资助工作作为教育精准扶贫的最重大任务和最紧迫工作,全力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甘肃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海燕说。

  资助体系从学前覆盖至研究生教育

  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母亲得了肺癌,林红梅上初中的弟弟和上小学的妹妹不得已辍学打工补贴家用。因为贫困而辍学,成为林红梅心里的一道坎。组建家庭后,她暗自下定决心,哪怕家里什么都不添,也要供孩子们上大学。

  在裴孔娟的记忆里,母亲对姐弟三人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小学时,他们出门上学后,母亲会自学英语、数学,每晚给他们一人出一份作业。

  2016年,裴孔娟以高出甘肃省一本线70多分的成绩考入兰州大学。此后3年,裴孔娟连续3次获得国家助学金,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

  2014年,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桑科镇有了第一所幼儿园。由于享受了全省在园幼儿免除保教费、建档立卡家庭幼儿再增加1000元补助、中央财政对平均3300米以上的高海拔民族自治州实施的教育“三包”(包吃、包住、包学)政策等资助,家住桑科镇的幼儿才让闹日实现了上幼儿园全免费。6岁的才让闹日还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但曾祖父满脸的笑意说明了一切。

  裴孔娟和才让闹日的例子,是甘肃省所有受助学生的缩影。甘肃在严格落实教育部奖、助、贷、勤、免、补等各级各类资助政策的同时,制定出台了系列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精准扶贫政策,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学前覆盖至研究生教育。

  近年来,甘肃共免除了全省86.9万名学前教育幼儿保教费、12.3万名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学生学杂费、4.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职(专科)院校学生学费和书本费。自2007年至今年6月底,甘肃共资助学生1515.99万人次,资助资金达304.57亿元,资助人数规模由2007年的15万人次增长至2019年上半年的165万人。

  “可以说,资助政策帮助更多的孩子接受了教育,完成了学业。”王海燕介绍,2018年,甘肃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2%、96%、94%,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0.3%、1.8%、5.2%。

  学生资助实现精准“滴灌”

  夏河县藏族中学是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规模最大的民族类寄宿制完全中学,如今已是校长的才华杰到校任职已25年,回顾学生资助体系的一步步完善,他感叹道:“现在的政策好了,没有一个学生因为家庭贫困上不起学。”

  全校高中生不仅学费和教材费全免,每年还能领取生活补助2168元,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孤残等困难学生,还能额外领取国家助学金2000元和800元的特殊生活补助。不少学生在学期末还能省下钱补贴家用。

  “‘三包’政策下拨的资金,对于学校维持正常办学、改善办学条件发挥了巨大作用。”才华杰说,学校的住宿条件全面改善,在校寄宿生统一在餐厅刷卡就餐,免除了就读期间的生活之忧,学校的教学质量也稳步提升,真正实现了包住、包吃、包学的目标。

  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统称“两州一县”)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在资助政策的制定、资助资金的分配上都受到了教育部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倾斜。在此基础上,“两州一县”财政克服资金困难,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均享受十五年免费教育,实现了由过去的“人找政策”变成现在的“政策找人”。

  精准是学生资助工作的关键,甘肃省抓住精准扶贫的重点地区和人群,使学生资助走向精准“滴灌”,切实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