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悲痛!李吉林老师去世!她曾说“小学老师是我的第一身份”

时间:2019-07-22 20:3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7月18日下午,中国情境教育创始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因病医治无效去世

李吉林老师曾对本报记者说,《小学老师是我的第一身份》这是她最喜欢的关于她的报道之一。

悲痛!李吉林老师去世!她曾说“小学老师是我的第一身份”

悲痛!李吉林老师去世!她曾说“小学老师是我的第一身份”

| 注:下文写于2012年

“小学老师是我的第一身份,我热恋着我的课堂和小学生。”2月20日下午,第二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李吉林老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江苏省南通市举行。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这位年逾七旬的“老教师”精神奕奕走上报告台,用独特的开场白赢得了台下如潮般的掌声。

李吉林的身份有很多,著名儿童教育家,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全国先进工作者”、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但众所周知,她最看重自己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小学老师”的身份。“我总认为一个人的角色意识很重要。它在顺境中给我一种召唤,在逆境中给我一股力量。

就是凭着这种“角色认识”,李吉林去思考,去学习,去行动。她把教师二字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对于神圣的儿童教育,我必须虔诚相待,全身心地沉浸在情境教育的实验与研究中”。

激情和想象,让教师升华

转眼间,李吉林从教已经50年了。50年的从教生涯,李吉林更愿意给更多的一线教师以成长的经验和启示。而她的体悟是两个关键词:甘愿、值得。

何谓“甘愿”,李吉林在报告中用一件小事说明了自己对儿童的爱。

那是一次关于“日出”的写作教学,为了提前“感受”日出的壮观,李吉林半夜起身,摸着黑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赶在黎明到来前,奔向事先选定的南通北濠桥。“看着红霞染红天边,我仿佛也成了裹着红衣的娃娃,心里盘算着到那时孩子们会怎样的激动、欣喜,孩子会用怎样的词,怎样的句子去描述。那情那景是怎样的一种诗情画意”,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吉林依然难掩兴奋,虽然她被当时早锻炼的人“侧目而视”——大家以为这个女同志是不是精神有问题,凌晨站在桥边屹立不动,自言自语。

类似这样“疯狂”的事情还有很多,和小花对话,和小草对话。小鸟在李吉林的小院儿造了一个窝,叽叽喳喳,李吉林便有了“小鸟是黎明的歌手”的想法……她完全站在儿童的视角看待世界,尽力启发他们“沉睡中的智慧”。

因为甘愿,所以值得。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涯,李吉林没有患上“教师职业倦怠症”,反而当得有滋有味,充满劲头。在她看来,教育应该是如诗如画的,教师应该是充满活力的。所以不能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那样就太凄凉了。“在我心里,即便是‘蚕’,也是‘蚕变成蛹’,‘蛹变成蛾’,‘蛾卵化出数不尽的小蚕子’,那是没有穷尽的生命的延伸;即便是蜡烛,也是照亮了别人,升华了自己。”

“教师只有怀着激情和想象,才会产生到达教育美好境界的不竭动力。”李吉林如是说。

更重要的是,这种激情和想象,不是一时一刻,而是长达几十年,贯穿从教者的整个教育生涯。用出席报告会的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的话说,李吉林老师从教50年,是可亲可敬、可学可效的师德楷模,彰显了“平凡中见伟大”的师表风范。

小学,亦可当“大学”

“我们应该比孩子的父母更懂得怎么爱孩子。”这是李吉林特别爱说的一句话。在李吉林看来,教师不仅仅要做一名“长大的儿童”,更要做一名“引领儿童长大的儿童”,而这当然需要功底。

李吉林的徒弟,南通市少年宫主任曹桂林在报告会上特别回忆了李老师的“刻苦”和“用功”。

为了增加孩子的语言积累,她自己拿起钢板、铁笔刻写规范的汉字,将油印的补充教材印发给孩子,一编就是五个年级十本。为了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她自己动手做教具,画画,常常为了设计一堂课,教案改了又改。为此,李吉林有了“李吉林不到上课,教案定不了稿”的“美名”。

在别人看来,小学老师搞科研没出路,没用处。但李吉林偏偏不信这个邪,她对自己提出了“学、思、行、著”四个字的研究方略。为了挤出时间学习、实践、研究,她放弃了一次次外出讲学的邀请,一次次上级组织安排的疗养,还有一些名目繁多的社会兼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总是记着我的第一身份:小学老师;我的责任:教好小学生;我的岗位在小学。”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