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生源流失严重,“大国工匠”摇篮的尴尬处境

时间:2019-07-17 09:55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生源流失严重,“大国工匠”摇篮的尴尬处境

2018-05-14 17:58 来源:教育思想网EDUTHOUGHT

原标题:生源流失严重,“大国工匠”摇篮的尴尬处境

生源流失严重,“大国工匠”摇篮的尴尬处境

近些年来,国家加大力度发展职业教育。一大批高职院校得到了重点扶持。按理来说,这样的情势之下高职教育会受到一大批考生和家长的重视。但事实并不是如此:高职院校整体面临着越发严重的生源危机。

高考报名人数逐年递减,高职教育本身与许多考生及其家庭的期望不符,教育政策的适应性以及区域性差异等,都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谨以陕西高职教育发展为例,谈一谈高职发展在整体性和区域性上的困境,并探索解决方式和建议。

生源流失,招生形势严峻

人口低谷的来临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我国迎来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1981―1990年净增人口1.43亿。1990年之后,出生人口逐年下降,出生人口的波峰波谷随时间推移,形成各级教育适龄人口波动区间。

陕西出生人口减少趋势与全国一致,但下降速度更快。陕西1990年出生人口为77万,然后一路下行,至2005年出生人口稳定在36-38万。人口流动也影响入学人数的重要因素,自2010年以来陕西省净流出人口稳中有增,过去以劳动力流出为主,现在学龄儿童也在流出,2011年陕西省0-14岁常住人口为571.9万人,2014年为532.2万人。

生源流失严重,“大国工匠”摇篮的尴尬处境

展开全文

陕西流出人口变化趋势

陕西省高职招生人数近三来快速下滑,从2014年的13.5万人下降到2017年的10.6万人;2014年陕西37所高职院校全国高职计划完成率低于80%的有17所,到了2016年这个数字增加至24所,并且招生下降的趋势还在继续,尤其所处地市的高职院校招生更加困难,2016年铜川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为1500人,实际录取只有700人。预计到2020年,招生人数将下降到7万人,陕西超过一半的高职院校招生计划难以完成。

生源流失严重,“大国工匠”摇篮的尴尬处境

陕西省高职招生人数变化趋势(万人)

能上本科的,决不上高职

陕西省高职招生规模下降趋势如此剧烈,与本专科计划结构不无关系。在全国10个高等教育大省(直辖市)中,北京、吉林、上海近五年高职招生数占高等教育招生总数的平均比例最低,分别为22%、30%、36%,黑龙江、辽宁的比例与上海一致。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生育率最低的五个省份(直辖市)分别为北京、上海、辽宁、黑龙江、吉林,可见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一旦下降,本科教育属于刚需,暂不受影响,高职院校则直接面临生源危机。随着适龄人口进一步减少,陕西高职招生比例将很快下降到北京、上海的水平,高职院校的生源危机将愈演愈烈。

生源流失严重,“大国工匠”摇篮的尴尬处境

高等教育大省近5年高职招生占比

陕西省高考录取率理论上约80%,但因每年大量考生放弃志愿填报,高考最低录取分数线实际按照考生总数的97%划定,再加上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所以陕西高考实际录取率达到110%。陕西省本专科教育总供给与社会需求总量基本均衡,甚至需求大于供给。但在高考中我们实行“本科与高职基本相当”的政策,鼓励学生上高职,高等教育供给结构无法满足考生和家长的需要,大量考不上本科的学生只好选择复读,这是陕西高考复读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每年有5万-6万人参加补习,补习率居全国第一。

高中生本身就缺乏

“高中与中职基本相当”的政策,目的在于发展中职教育,但在实际执行中出现两个问题。首先,初中毕业生更愿意上普通高中,但却难以考上,导致中考辅导热,高中择校热,中职辍学率高。并且,我国高中教育比例偏低,只有24%,甚至远低于收入水平相近的南非和哥伦比亚,高中生减少,进一步减少了高考生源。

陕西共有本科院校48所,高职院校38所,两者可容纳学生的规模之比为7.3:2.7。2016年陕西本科计划为13.5万人,高职计划为13.8万人,两者之比为4.7:5.3。本科院校的办学规模难以维持,不得不招收高职学生,陕西省14所应用型本科试点院校中,有5所出现专本计划倒挂。这样既对高职院校形成挤出效应,也使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不能聚焦,尤其是应用型本科缺乏计划支持,影响到办学质量的提升。

生源流失严重,“大国工匠”摇篮的尴尬处境

“断头路”?高职的尴尬处境

高职是职业教育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但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能单一,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