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风从海上来 改革进行时】秦皇岛青龙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时间:2019-06-18 20:3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2016年以来,青龙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扶贫开发决策部署,深挖致贫根源,找准主攻方向,明确脱贫路径,举全县之力实施“十大脱贫工程”,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0.5亿元,是2001-2015年总投入的7.8倍,贫困发生率降至1.11%。

  一、主要做法

  (一)聚焦责任落实,把强化组织领导作为基础支撑

  一是严格主体责任。成立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党政一把手负总责、部门分工负责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

  二是明确脱贫路径。制定《“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2016年夯实基础、2017年脱贫出列、2018-2020年巩固提升”总体思路,确定“1+10+87”的攻坚进军图。

  三是强化工作落实。县级领导常态化深入分包乡镇村,一线解决实际困难。县大督查办全过程跟踪督查督办脱贫攻坚工作,同时,成立精准脱贫督查办公室,5个精准脱贫督查组定期督查巡查。

  四是精准动态管理。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和动态调整工作,准确核查贫困人口收入,跟踪监测“两不愁三保障”和帮扶措施落实情况。

  (二)凝聚帮扶力量,把全社会帮扶作为重中之重

  一是配强战斗队伍。抽调13人充实县扶贫办,选配乡镇扶贫专干54人。先后选派两批次优秀后备干部驻村开展帮扶。

  二是建立包联机制。县级领导每人分包1个贫困村、联系2户贫困户。所有贫困村建立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四位一体”工作机制。

  三是强化社会帮扶。国家教育部定点帮扶青龙,省市领导深入青龙调研走访、把脉问诊,解决实际困难,市县两级投入扶贫工作力量达2万余人。扎实推进“百企帮百村”扶贫行动,构建了“工作队+企业+科技特派员+休疗单位”帮扶模式。鼓励离退休人员、教师、社会人士与贫困户“认亲”结对,有效衔接社会帮扶资源与精准扶贫需求。

  (三)着眼长远发展,把发展富民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一是培育壮大富民产业。林果、畜牧、中药材、食用菌、设施蔬菜、乡村旅游、家庭手工业和光伏发电“八大富民产业”,实现了贫困人口广泛覆盖、多重覆盖,保障了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二是提升产业质量层次。创建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5个,培育龙头企业65家,每村至少成立1家合作社,三产融合发展的七彩青龙·自然城开园运营。推进“互联网+扶贫”模式,建成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体系。

  三是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创新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8种增收路径,“十三五”贫困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过2万元。

  (四)聚焦稳定脱贫,把改善基础条件作为重要保障

  一是实施道路改造和街道亮化工程。改造县道38.4公里。改扩建村道714公里,超过以往6年总和,贫困村主街道全部实现硬化、亮化。

  二是实施饮水安全和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88处、扬水站2082处、山地集雨水窖1.42万个,修复灌溉渠道4条,新增灌溉面积23万亩,实现农业稳产增效。

  三是实施电力提升和网络覆盖工程。投资6.03万元,实现贫困村电力配套全覆盖、所有行政村宽带(光纤)网络全覆盖,4G网络覆盖80%以上。

  四是实施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工程。建设2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1681户6268人。提高危房改造补助标准,改造危房1.1万户,建设安全房582户。

  五是实施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工程。建成225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且覆盖所有贫困村,村级卫生室全部配建到位,所有行政村实现垃圾治理市场化运作。

  六是实施生态扶贫工程。生态补偿、造林绿化向贫困村倾斜,2200名贫困群众就地转化为生态护林员,获得国家林业局充分肯定。

  (五)聚力素质提升,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根本之策

  一是夯实教育脱贫根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新建县城小学、幼儿园5所,示范性高中即将投入使用。投入1.4亿元实施“全面改薄”和标准化学校工程。西促会“三通两平台”在全市率先建成并将投入使用。

标签: 秦皇岛(3338)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