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我们是老师,不是保姆”

时间:2019-06-18 20:0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我们是老师,不是保姆”

2017年10月10日,广州市越秀区一所学校的学生在校内托管班上练习琵琶。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

“广州的校内托管在尴尬中前行。”广州一名小学校长表示,迫于家长的强烈意愿,学校开展托管不敢停。但老师工作时间变长、报酬低、热情度不高,校方也难以为继。校内托管目前有多少种形式?是否能行得通?近年来,广州市在解决学生托管问题上做了多少努力?南都记者进行了梳理回访。

争议十年 难题未解

校内托管的争议在2014年引发了一波高潮。2014年9月19日,广州市物价局下发通知,全面取消小学生午休管理和课后托管费。争议10年的小学生午休费终被叫停,但也给家长带来了困扰———取消午休费,是否等于取消午休?孩子中午何去何从?

2014年11月,《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小学午休和课后托管服务财政补助办法(试行)》(下简称《办法》)经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其中规定,对提供午休和课后托管服务的公办小学(含特殊学校小学阶段),政府财政将给予补助。补助标准为学生午休每生每天2元,课后托管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2元。

据当时广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称,当年经调查,全市公办小学约有30%学生接受午托。该负责人称,部分学校确实存在场地不足问题。就近入学的逻辑前提和逻辑结论就是孩子们可以在非上学时间回到家中休息。如果所有孩子都午休,或者课后托管,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将不堪重负,期望社会、家长理性看待午休和课后托管政策。

午托免费 学生骤增 场地告急

午休托管费取消了,午休托管仍在继续,并由政府“埋单”,问题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但由此引起了连锁反应。有小学校长诉苦称,校长成了“夹心饼”,怕被家长投诉,又怕被老师责怪“不体恤”。原因是免费后要求午休托管的人数骤增,学校午休名额不够,老师人手不足,工作量大增。

越秀区一所省一级小学的校长表示,学校原本有专门的午休室,随着近两年地段生爆满,午休室扩充成教室,午休的学生只能趴在教室的课桌上休息。且教师普遍不愿意值午休,导致午休管理人员缺乏。也有学校尝试“家长志愿者轮值制”。2014年10月,乐贤坊小学向家长发出加入“午休管理志愿者”队伍的呼吁之后,收到了228名热心家长的报名申请。

学生托管未能列入地方规章

校内托管艰难前行,校外托管野蛮生长。如何规范学生托管?能否出台一系列法规来约束?

2015年2月,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广州市2015年度政府规章制订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市民千呼万唤的《广州市学生托管管理办法》未列入该《计划》。

对此,广州市教育局负责人解释,《广州市学生托管管理办法》不列入《计划》是因为该项目的主管部门难以明确,涉及工商、民政等多个部门。监管对象不明确,对于校外托管,目前监管手段还处在瓶颈阶段,很多托管机构都在社区内,难以发现和监管。

随后,针对校内托管,广州市起草了《广州市小学生课后在校托管工作指引》,规范广州小学生课后在校托管工作。该《指引》提出,学生托管时间为中午午休及下午放学后到18:00,各区教育局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在服务内容上,小学生课后在校托管由在职教师或聘请人员进行,以看护为主,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学校在看护时间内可安排作业辅导、自习、阅读、游戏等课外活动,也可与少年宫组织活动相结合,但不得将课后在校托管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不得进行集体教学、补课或举办各种兴趣班。

四区试水“素质营”

探索课后托管问题,广州市一直没停过。广州教育部门向成都、武汉等城市学习经验。广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成都成华区就开展了普惠公益性的“素质营”。这个素质营由社区教育学院牵头组织,实行“学校教育退场、社区教育进场”,每天下午放学后,学生便开展各种素质教育活动。在其他区域也开办了“四点半钟学校”。放学时学生由社区聘请的老师接回,孩子们完成作业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各类兴趣培养提升活动,管理产生的费用均由社区补贴。

2016年9月,广州在天河、越秀、荔湾、花都四区15所小学进行“430课后素质营”的探索。如荔湾区鹤洞小学的“课后素质营”聘请体育教练给学生培训,学生可自愿参加。培训经费由学校和家长共同承担。学校的体育俱乐部经过评审有相应的经费,可以作为教练的薪酬,家长“象征性付费”每学期只交几百元钱。

越秀试行校内托管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