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遭遇美国教育》

时间:2019-06-18 19:56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高钢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2年作为有特殊贡献专家,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在华声月报社(后华声报电子版社)历任记者、社长助理、华声报电子版主编、副总编辑、总编辑。

2003年9月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任教。历任新闻学院副院长、院长、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

内容提要:

遭遇美国教育——高刚做访美学者时,将的10岁的儿子送进了美国学校,由此遭遇美国教育。美国老师给孩子布置的作业是写论文,题目居然大得冲天:《我怎么看人类文化》;《中国的昨天和今天》;学习二战史,竟然让孩子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中学物理课,作业竟然是一个市政研究项目城市照明系统的布局;而道德教育,居然是从让孩子们爱护小动物开始。

种种不可思议的事情,种种躲闪不开的冲突与思考,种种的疑虑、困惑接踵而至,美国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我们中国人是否认真反省过我们的教育?我们中国的教育有缺陷吗?如果有,在哪里?我们这样一个正在全面谋划自己未来前程的民族,应该怎样审视我们为孩子们提供的教育环境?

编辑推荐

同名报告文学为天涯十大热贴之一

中美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方法,思想的碰撞,

如惊雷闪电,带给我们永久的惊喜和启示!

因为与美国教育零距离接触,高钢教授以鲜活的细节,展现了中美教育的差异——不同于中国学生学历史时的死记硬背,美国小学的历史课竟然没有课本!老师担心一本书限制了孩子的视野,他们让孩子自由地阅读感兴趣的历史书、自编自演历史剧、参观历史博物馆,看纪录片、电影,方法万千,生动有趣;

不同于中国学生的枯燥的题海战术,美国学生的作业千奇百怪。造纸房子,观察蚂蚁,从小学开始,美国老师就让孩子动手、动脑。进了中学,美国老师甚至让学生去参与研究城市灯光布局的市政项目。美国学校培养学生的着眼点不是前人已经找到的答案,而是孩子们进行全新创造的能力;

不同于我们对小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抽象道德教育,美国人引导孩子爱护小小的蜂鸟,籍此培育爱心;

不同于中国学生常写的作文题目《一件小事》、《我的一天》、《我的同学》,美国老师给小学生留的作文是《中国的昨天和今天》、《我看人类文化》、《你认为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有什么局限》。让孩子思考一些大问题,孩子就会视野开阔,胸襟有大气象。如果有一天,我们孩子在作文中阐述《阿拉斯加的石油该不该采》、《我看密西西比河》、《中国改革的得与失》时,他们有可能成为一个关心时事,关注国计民生且有国际视野的公民。

我长期关注家庭教育,心中的纯真和热情始终未变。家教类图书成百上千,近几年已成为出版界的一大门类,蔚为壮观。但有识见的专家并不太多,公认的好书亦鲜见。高钢的“遭遇美国教育”——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好书,它给人以意外的惊喜。

我想,“遭遇”这本书,无论孩子还是家长,无论准备出国留学还是在国内求学,对怀着真知的人,都可能受益无穷,影响其一生的成长。

绪言 / 1

第1章 开启生命理性思考和自由发展的空间 / 29

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们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他们要让孩子们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们***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弗丝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既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

1.1 美国小学生作文题目吓我一跳 /  31

1.2 我们的学生为何厌学 /  36

第2章 尊重每个生命的价值开掘每个生命的潜能 / 43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