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8-14 19:33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小观的朋友圈似乎都沉浸在
“养蛙”的快感中
但真有娃的人表示:
不玩!心太累!
你们的蛙崽自己背着行囊旅行
我们的读书郎可是要在地铁里支桌子写字的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不同于“佛系养蛙”
真的养娃那是一个多么让人焦虑的事情啊!
焦虑何来?
其背后是一根无形的“升学链”
怎么缓解?
昨天,小观探讨了
“如何缓解家长焦虑”的问题
☞为什么?你曾经拍胸脯说“不焦虑”,最终还是鸡起了娃…
很多家长留言
他们认为问题来自于
↓↓
环境所逼#别人都打鸡血,我们不打,是要落后的!#
# 为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而努力学习,焦虑不可避免#
#孩子能就读名校,家长脸上有光#
这些焦虑的来源与委员们了解到的情况
不谋而合
↓↓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任友群委员:越是大城市的家长,越容易焦虑。北京、上海等地很多家长,都是通过勤奋读书和努力工作才能在大都市立足,他们相对更加重视教育,这本身没错,但要讲科学、有方法。
上海协和教育集团(中心)总校长卢慧文委员:家长焦虑的根源,是为了拼抢名校资源“家长最追捧‘四校’‘八大金刚’,甚至有的人认为,不去这些学校,就是教育失败。”这无形当中容易导致家长心态失衡。
据统计,在上海,除了6%的孩子入读民办中小学,绝大多数孩子读的都是家门口的公办学校。从数据上看,近几年,本市中小学择校热度逐年下降,从感受上讲,家长却越发焦虑。
代表委员们还认为:信息获取与交互越来越便利,望子成龙的家长们通过育儿论坛、微信群等集聚放大了群体焦虑特别是部分自媒体利用信息的不对称,进行夸大宣传,放大了焦虑。卢慧文说,其实上海小学阶段,公办与民办教育水平总体上旗鼓相当,但这种因家长聚集而生并不断蔓延的焦虑,放大了公办与民办学校之间的差距。
缓解升学焦虑
上海会怎么做?
↓↓
整顿课外机构乱象这些年,上海通过委托管理、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新优质学校建设工程等,不断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但与老百姓的期望值仍有落差。
“我们要认识到,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是一个过程。”普陀区洵阳路小学校长朱乃楣委员说,学校做过调研,这两年课外培训机构多了起来。市教育主管部门也在规范“野蛮生长”的校外培训市场,对那些不规范、无证照的培训机构整顿管理,使他们“退后一步”。
去年年底,本市针对民办培训机构,出台“一标准两办法”,明确规定,民办培训机构不得面向社会举办以小学生为参赛对象的语文、数学、英语等与升学或考试相关的学科及其延伸类竞赛活动或等级测试等变相竞赛活动等,市教委关停了一些奥数杯赛,这些举措为校外培训机构及时“降火”,起到规范整顿效果。也有代表委员提出,校外培训机构“超前学”,也助长了英语3E考证、奥数学习等越来越低龄化,本市相关部门可出台规定,除特殊超常儿童,对普通学生可限制报考年龄段,整治机构“提前学”乱象。(详见→元旦起实施“一标准两办法”,义务教育阶段培训“三严禁”)
上海大学教授李颖洁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民办课外培训市场监管。她说,现在我们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主要是从事前许可、广告宣传、教师资格、教学内容等方面加强规范,查处取缔无证无照非法办学的单位和个人,接下来还应对培训机构的招生简章、开设课程、选用教材等全面实行事先备案制,“这口气”不能松。
“提高初中办学水平”提上日程政府工作报告提及,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启动建设紧密型的义务教育学区和集团。不少代表委员认为,加强义务教育校际间优质均衡发展,是缓解家长焦虑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