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党性教育基地开启新篇章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烟台重要指示精神
碧海仙槎心神飞跃,丹崖琼阁步履逍遥。
初夏的蓬莱阁,苍翠欲滴。2018年6月13日上午,海风萧萧,烟雨蒙蒙,习近平拾阶而上,登上蓬莱阁主阁,远眺黄渤海分界线,俯瞰蓬莱水城,了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情况……在蓬莱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之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万华烟台工业园和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在万华,总书记鼓励企业一鼓作气、一气呵成、一以贯之,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向前;在中集来福士,总书记要求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和掌握更多的国之重器。
今年6月13日,改造提升、焕然一新的胶东(烟台)党性教育基地蓬莱教学区正式开放,戚继光纪念馆、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和乡村振兴学院成为烟台党性教育基地的新亮点。按照全市“学万华精神促高质量发展”活动的要求,万华展馆正在启动新一轮深化提升,中集来福士教学点将教学现场设置在大国重器“蓝鲸一号”脚下,给前来参观的学员以心灵的震撼…….
一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烟台重要指示精神,以不干则已、干则一流的目标定位,以大胆创新、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推动党性教育基地提档升级,形成了“一个主题、一条主线、四大板块”的总体布局,打造了“一核四点”的党性教育新阵地,完善课堂教学、师资力量、课程研发等软硬件配备,党性教育品牌正在从烟台走向全省、走向全国。
强化顶层设计理顺基地逻辑体系总体布局
“烟台既是革命老区又是经济发达地区,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沿海开放城市,烟台近百年历史与党和国家近百年历史高度吻合,这些特质在全国不多见。为此,我们将党性教育作为基地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民族复兴历程,确定了‘一个主题、一条主线、四大板块’的总体布局,与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要求高度契合。”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于涛说。
补精神之钙,壮信念之骨。胶东(烟台)党性教育基地突出“一个主题”,即“不忘初心、奋勇争先、民族复兴”。建设党性教育基地的初衷就是更好地帮助党员干部锤炼党性、净化灵魂,坚定理想信念宗旨,提醒党员干部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从哪儿来、往哪儿去”,永远保持共产党人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无论是规划、设计基地建设,还是部署、推动党性教育工作,都紧紧围绕这个初衷来展开。突出奋勇争先这个特质,通过挖掘烟台在不同历史时期走在前列的典型事例,全方位解读、传承胶东优秀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阐释胶东丰富历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时代价值,达到“用先驱的胆识启迪人、用先行的成果激励人、用先锋的精神感染人、用先进的事迹教育人”的效果。聚焦民族复兴这个目标,回望之前走过的路是为了眺望远方的路,搞党性教育不是简单地陈列过去的历史、展现过去的辉煌,更重要的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走好当下的路。基地聚焦民族复兴历程,梳理归纳党性教育的现实需求,深刻回答“为什么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等重大问题,回顾历史、照应现实、启示未来,切实凝聚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胶东(烟台)党性教育基地主题很好、很全面,不忘初心是抓好党性教育基地建设的出发点和宗旨,奋勇争先是要以党性教育基地为抓手,带动和促进其他各项工作,民族复兴是全体党员干部共同奋斗的目标,三者有机统一,缺一不可,相得益彰。”中组部组织二局原巡视员、副局长张金豹说。
基地坚持“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一条主线”即“先驱、先锋、先行、先进”。翻开胶东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胶东古代拥有光辉灿烂的文明,蓬莱是隋唐时期四大对外通商口岸之一,是元末明初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是明代北方海防战略要地。近代以来,胶东地区是最先遭受列强侵略的地区之一。1861年烟台开埠,标志着烟台半殖民地化的开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胶东军民浴血奋战,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胶东地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党的带领下,勇于拼搏、积极探索、敢闯敢试、奋勇争先,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许多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胶东地区已成为全国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回望胶东发展历程,就是中华民族从四方来贺、八方来朝到沉陷灾难、任人宰割,从奋起抗争、掌握命运,再到艰辛探索、逐步复兴这一伟大历程的一个缩影。基地将奋勇争先的“先”字贯穿党性基地建设始终,凸显烟台古代史上领先率先、近代史上先醒先觉、现代史上先行先进,不同历史时期都走在前列的鲜明特点,高度呼应习近平总书记“两个走在前列”的殷切期望,契合烟台始终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的工作定位。
基地“四大板块”独树一帜,“四大板块”即古代文明教育板块、近代警示教育板块、革命传统教育板块、改革开放教育板块。古代文明教育板块,以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戚继光纪念馆为主,展现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对外开放、建设海洋强国、以强军促强国等战略思想,突出宣传戚继光爱国主义情怀、抵御外族入侵、良好家训家风等,引导党员干部在惊叹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之余,引发“古代辉煌为什么会衰落”的思考。近代警示教育板块,以烟台山清末列强领事馆群、东炮台、王懿荣纪念馆为主,讲述近代胶东人民在苦难中抗争求索的艰辛历程,引导党员干部有力回击历史虚无主义,深刻认识殖民统治带来的屈辱沉沦和巨大灾难,深刻认识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救亡图存失败的教训,引发“近代抗争为什么会失败”的思考。革命传统教育板块,以胶东革命纪念馆和各县市区革命历史遗址为主,讲述在革命战争年代,胶东作为全国民主政权最稳固、经济实力最雄厚、革命文化最活跃的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做出的巨大贡献、付出的巨大牺牲,反映波澜壮阔的胶东红色革命史诗,引发“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思考。改革开放教育板块,以万华、中集来福士和马家沟村、大海阳社区等烟台新时代先进典型为主,讲述烟台市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居宜游城市等方面的积极探索,诠释新时代走在前列的责任与担当,进而引发“当代复兴为什么一定会实现”的思考。
“‘四大板块’按照‘辉煌—屈辱—革命—复兴’的时间脉络展开,既是烟台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展示,也是国家和民族辉煌、苦难、革命、富强的缩影,是复兴之路的烟台版,在全省乃至全国独树一帜。”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天浩说。
突出重点 以点带面持续推进“新老”教学点建设
针对我市历史底蕴深厚、党性教育资源丰富的特点,基地坚持抓重点、抓核心、抓关键,以点带面、“新”“老”结合,全力推进基地深化提升,构成科学合理、梯次推进的教学点建设格局。“一核四点”塑铸全新教学高地。“一核”即胶东红色文化展览馆。烟台市聘请全国顶尖的策划团队和展陈设计施工团队,运用最先进的沉浸式展陈方式,全面展示胶东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以及十八大以来等时期争先、领先、走在前列的大事,形成党性教育贯穿始终、富有张力、特色鲜明的教学阵地。如今,在养马岛上,胶东红色文化展览馆正在拔地而起,运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3D、实物等多种展现方式,拉进现实与历史的距离,展示胶东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历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争先、勇立潮头。
“四点”即蓬莱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和戚继光纪念馆,海阳地雷战纪念馆,栖霞胶东抗大精神教育基地,长岛老海岛精神纪念馆。戚继光是蓬莱人,他“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报国情怀;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成事本领;爱士卒甚于爱己,救百姓于水火的兵民意识;在战争中研究战争,在实践中革故鼎新的不凡业绩;“野无成田、囊无宿镪,惟集书数千卷而已”的修身自律,对当下党员干部政德建设富有启迪。与戚继光纪念馆一水之隔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用丰富的文物、生动的形式,传递着向海而生、建设海洋强国的历史智慧,激励党员干部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蓬莱市以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和戚继光纪念馆建设为重点,构建起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全民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平台。
闻名全国的“地雷战”发生在海阳市,面对日军的全面进攻和疯狂扫荡,海阳人民用地雷炸得敌人魂飞魄散,把党领导下的人民伟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创造了人民战争史上的传奇。海阳地雷战纪念馆以“人民的力量”为主题,全景展示海阳地雷战的发展脉络,深入挖掘地雷战精神的核心内涵,打造与《地雷战》电影影响力相匹配的一流展馆。
1940年春,胶东抗大在栖霞成立,先后培养了6000多名军政干部,形成了“勇当民族先锋、敢于夺取胜利,不畏艰难困苦、勇于牺牲自己”的胶东抗大精神。栖霞市打造胶东抗大精神教育基地,集中展示胶东抗大为巩固和发展胶东抗日根据地、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做出的卓越贡献,并将其与胶东抗大旧址的整体策划、栖霞全域红色教育阵地的建设紧密结合,打造文化记忆充盈、历史脉搏鲜活的情景体验教育基地。
长岛是渤海咽喉、京津门户,建国后,一代又一代军民默默地战斗在这里,形成了“海岛为家,艰苦为荣,祖国为重,奉献为本”的老海岛精神,筑起了守卫海疆的钢铁长城。老海岛精神展馆以老海岛精神为主线,充分展现官兵驻守海疆、军民鱼水情深、干部扎根海岛等感人事迹,打造军地双方培训干部的共享平台。
老教学区深化提升在提速。在烟台山教学区,依托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密集的近代领事馆群,通过多角度的实景教学,讲述发生在烟台山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深刻背景启示。在胶东革命纪念馆,全景展现在党领导下的胶东近百年的近现代革命史、社会主义建设创业史和改革开放奋斗史,反映胶东革命奋勇争先的精神特质。在胶东革命烈士陵园,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经典论述,重点展现20850名抗日先烈坚定信仰、视死如归、忠诚担当、奋勇为民的光辉形象和高尚风范。在牟平教学区,以“英雄故里、红色传承”为主题,通过胶东抗战第一枪纪念馆、杨子荣纪念馆、中华老报馆,展示胶东坚守信仰、敢为人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开发区城市展示中心、烟台规划展览馆,突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两个走在前列”等主题,展示在党的领导下,烟台人民先行先试、苦干实干的奋斗历程。在万华展馆、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教学点,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国企改革、创新驱动等重要论述,集中展示党建强企、人才强企、创新强企的先进作法及经验启示。
同时,基地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深入挖掘各县市区独有的党性教育资源,赋予不同的内涵,打造特异的县市区级特色教学点。在昆嵛山,胶东特委领导了‘一一·四’武装暴动,保留下北方沿海唯一一支红军队伍;革命战争年代,胶东先后将43万两黄金送到延安和山东分局; 北海银行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三大基石之一,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银行是老百姓自己的银行”,为平抑社会物价、帮助群众恢复生产起到了特殊作用;西海地下医院在群众的掩护下,在敌人的眼皮下救治了1000多名重伤员,被称为“地下的太阳”;抗日战争胜利后,包括胶东军区部队在内的46526名八路军战士渡海北上,向东北挺进,为解放东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地挖掘这些在胶东乃至全国革命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题材,利用遗迹、旧址、故居等打造特色教学区。
软硬件建设齐头并进打造省内一流、国内顶尖教学阵地
教学质量是干部教育培训的生命。
基地筑牢教学阵地,整合市委党校和驻烟高校的力量,筹备谋划专业的干部学院。6月13日,烟台市乡村振兴学院在蓬莱揭牌。学院以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为遵循,以构建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实践指导、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综合供给中心为方向,以专家人才、课程资源和实训基地为支撑,深刻解读烟台市乡村振兴的工作实践。“近年来,蓬莱市突出党建引领,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涌现出一批美丽乡村建设、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振兴集体经济、精准扶贫等方面的先进典型。我们将持续发挥乡村振兴学院作用,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撑、科研支持与社会服务,着力谱写乡村振兴的‘蓬莱样板’。”蓬莱市委书记、市委党校校长杨原田表示。
着眼干部教育培训需要,基地打造“主题课+专题课+特色课”为基本框架的教学体系,先后开发主题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课《百年烟台从屈辱走向复兴的历史启示》《发扬丝路精神,打造开放发展新格局》《弘扬戚继光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继承革命传统,弘扬地雷战精神》《从北海银行看我党领导下的早期经济工作》《文化自信中胶东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弘扬老海岛精神》《弘扬胶东抗大精神》,访谈式党课《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等10余堂课堂教学课程,《党员登记表》《胶东烽火》《山东往事·档案》《烟台开埠》等10余堂影像教学课程。在此基础上,深度开发了《胶东红色文化丛书》《胶东革命历史研究》《中国共产党烟台画史》等10多个基本教材,打造“带得走”的课堂。
为加强师资力量配备,基地建成“全国知名专家+本土专业教师”的师资库。先后聘请中央政研室、中组部、中央党校、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知名专家担任顾问,组建了山东省首家党建智库,与延安干部学院、沂蒙党性教育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建立共建关系,引进全国顶尖党史党建、党性教育研究专家学者,定期邀请来烟授课、持续输出高端研究成果,助力基地教学研发。发挥本土专家作用,在市委党校成立党性教育研究室,在驻烟高校建立红色文化研究会,配备37名专家担任基地教员,邀请20多名老干部、老战士和烈士后代、革命群众现身讲解。
烟台市委党校第一副校长王克文说,打造主题课、专题课和特色课为主的课程体系,推行现场教学、课堂教学、场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组建以党校教师为主体的专职教师队伍和现场教员队伍,这一系列务实举措,都为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奠定了扎实基础。
高效率发挥基地作用持续放大基地社会效应
红色基因,代代传承。我市全面发挥党性教育基地作用,做好教育基地转化工作,广泛开展胶东红色文化和胶东革命精神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等活动,让红色文化激励人心。
内外结合抓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对外培训实行“标准套餐+自选套餐”模式,用明晰的主线将教学内容串珠成链,设计开发了一系列经典教学路线,量身定做1-3天、5-7天、两周左右等不同学制的精品教学套餐。标准套餐方面,突出党性教育主题,找准板块和板块之间、教学点和教学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打造“从屈辱走向复兴”路线、古今对照路线等精品教学套餐。自选套餐方面,精心筛选烟台市在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等方面的教学点,推出“党性教育+新旧动能转换”、“党性教育+乡村振兴”、“党性教育+红色文化”“党性教育+基层党建”等自选套餐,满足各个层次、各个类型的培训需求。对内强化平台作用,根据基地建设取材于本地历史、根植于传统文化、易于被党员接受的特点,在本地党员干部中推行“主体班次+主题党日”模式,把到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接受党性教育,作为市委党校一周以上的主体班次、各级培训主渠道1个月以上主体班次的必修课,作为各级基层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的规定动作,真正把党性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2018年6月以来,基地共承接培训参观1714批次、7.8万余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对此,基地扎实开展红色教育“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等活动,将场馆教学与外出宣讲相结合,通过开辟胶东革命精神讲坛、组建胶东革命精神宣讲队、举办《英雄胶东巡回展览》等形式,打造党员干部、社区群众、企业职工了解红色历史、感悟革命精神的载体平台。“希望能够用自己的经历、故事来感染人、激励人,让大家感受那段热血沸腾的岁月,在新的征程上信念不移、勇往直前。”胶东抗大学员、抗美援朝老兵孙佑杰说。
基地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纳入学校德育教学计划,在驻烟高校全面启动“胶东革命精神进校园”主题系列教育活动,组织大学生赴基地现场接受教育,举办胶东革命精神专题讲座,开展“主题团日”红色文化实践活动; 在全市中小学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将革命传统教育从娃娃抓起。“我们出台了《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的工作方案》,把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作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编写中小学生红色教材、开设红色革命专题课、培养红色小讲解员等措施,将革命传统教育从娃娃抓起,推动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烟台市教育局局长徐建敏说。
与新时代党性教育紧密结合,与现实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胶东(烟台)党性教育基地的鲜明特点,更有利于教育内容的接受和传承,有利于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基地挖掘、总结、传播“地雷战”“党员登记表”“闯王进京”等烟台在全国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用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出来,其中与山东电影制片厂合拍的《党员登记表》在院线公映,编排红色综艺教学《英雄胶东》剧院、礼堂、基层3个版本,重编历史京剧《闯王进京》,创作戏剧《渡海北上》《西海地下医院》《突围》,既作为基地教学内容,又面向社会广泛传播,借助文化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党性教育永远在路上,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烟台市将更加充分地挖掘党性教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仰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投入到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澎湃洪流。YMG记者 李仁 通讯员 郭星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