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17 01:49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传销组织是怎么洗脑的?为什么那么多人(其中不乏教师、大学生、知识分子等社会精英)会被它蛊惑?为什么在公安打击、媒体警示之下,传销依然屡禁不止?
《中国,少了一味药》,也许在某种程度上,会给我们这些问题的答案。
“哥,欢迎你一起来干行业!”
2009年12月31日凌晨,郝群(即作者慕容雪 村)抵达了江西上饶,传销组织派了两个女人来接他,一个叫小琳,一个则被称为“嫂子”。
两人年纪都不大,见到郝群,便一口一个“哥”,热情地嘘寒问暖,“嫂子”还说:“哥,你终于到了,给家里打个电话吧,报个平安,省得家人惦记。”
如果你涉世未深,很可能以为自己遇上了好人。实际上,这是传销组织的接待规矩:见到新人,第一件事就是让他往家里打电话,先安抚住家人。因为接下来,会有很多不可想象的事,等进了窝点,发现事情不对,一个电话就可能酿成大祸。
窝点位于一处黑漆漆的旧楼房,不大的房子里住了8个人,沙发吱呀作响,洗手间没有插销,便池变黑发黄,黑心棉被子有一股足球队员的球鞋味……郝群说,自己仿佛走进了噩梦。
第二天吃过早饭,一个叫刘东的男人满面堆笑地对郝群说:“哥,我带你出去转转?”郝群后来明白,这个刘东,是他的“引导人”,小琳是他的“推荐人”,这一屋子男男女女,其实各有分工,有人负责监视行动,有人负责向上联络,有人负责临时应变……一群人处心积虑地对付一个人,除非有极高的定力,否则很难保持清醒。
说是“转转”,在几条巷子七拐八拐之后,刘东把他带到了一栋居民楼下:“哥,这是一个朋友家,我们上去坐坐。”到了七楼一户人家,一个二十二三岁的高个子姑娘开了门,刘东热情介绍:“哥,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公司做得非常出色的——贾总!”
“贾总”的主要任务,是给郝群上第一课:解释谎言。
在传销者的口中,谎言分为两类:恶意的“黑色谎言”和善意的“白色谎言”。如果新人是被家人朋友骗来的,他们就会说:
你被骗了,一定很生气吧?我劝你消消气,因为不光你,他,他,他,还有我,都是被骗来的,不光我们,这里还有大学教授、硕士博士、黑社会老大、身家千万的大老板……我告诉你,全是被骗来的!人家大学教授都能接受,你为什么不能接受?
你仔细想想,他骗你钱了?骗你人了?他图什么呀?无非是看到一个好机会,想拉你过来一起发财,你有什么可生气的?
为什么不跟你明说?嘿,明说你会信吗?你现在工资多少?一千?两千?如果我告诉你,现在有个机会,可以让你每月赚到万元收入、六位数,你会信吗……
这段话主要利用了人们的从众心理,当你一想到还有几万人和自己一样来到这里,自己只是几万分之一,好像就真没什么不可接受的了。
▲2013年,安徽合肥清理传销人员。一名孩子跟随深陷传销的父母,她本该拥有幸福童年。来源:合肥晚报 牛国梁/摄
接下来的两天就是这样:早饭—“出门转转”—午饭—“出门转转”—晚饭—学习内部资料,睡觉。郝群经刘东和“嫂子”引见,先后见到了“公司做得非常出色的”许总、麻总、张总、罗总……
在他们嘴里,大家正在做的,叫“连锁销售”,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是一个推动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的好行业,只要加入行业,人人都能成功!
要“干行业”,就要先吃苦,睡大通铺,每天吃菜市场捡回来的烂菜、吃半盆水几十粒米的“行业饭”;
要“干行业”,就要听前辈教导、学习错字病句连篇的名为《业务洽谈》的内部经典。这部经典里的“业务”,看似七七八八,实际上归结起来就一项:拉人头!
从实习业务员升到业务组长,要至少拉1个人;升到业务主任,要拉9个人;再升到业务经理,要发展64个下线,每人至少交3800元,按10%提成;从业务经理做到高级业务员,要发展600个下线,能赚到二十多万……
听起来非常美好,但只要稍微动脑子算一下,就会发现破绽:
1个人成功,600人垫底;600人成功,36万人垫底;36万人成功,两亿多人垫底;两亿人要成功,要有1200亿人垫底,那时地球上的人已经不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