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自杀阴影笼罩大学校园(图)

时间:2019-06-17 01:32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自杀阴影笼罩大学校园(图)
 
2005年01月12日07:10 山西晚报  

自杀阴影笼罩大学校园(图)

 

  图为一名大学生在吉林跳楼自杀, 并砸瘪过路出租车(资料图片)

  2004年平安夜的前一天,山西某大学一名大三男生在宿舍自缢身亡。究其自杀原因,是因为考试不及格,还是因为感情出现危机?周围的同学、老师们也莫衷一是。记者就此事件与老师、学生及心理专家进行了探讨。

  2004年平安夜的前一天,山西某大学一名大三男生在宿舍自缢身亡。

  认识他的一位同学说,这名男生学习不算很努力但也过得去,可他有一两门功课没有及格,眼看理论学习阶段就要结束,他曾多次找过代课老师商量考试“过关”问题,但一直没有结果,想到苦学几年可能毕不了业,他心理承受不住了。这位同学告诉记者,在校学生有些功课被“挂”不是什么新鲜事,一般到毕业时学校都给机会补考。这名学生自缢也许另有其他原因。

  同学们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有人说这位学生不久前和女朋友的感情出现了问题,虽几经努力还是无力回天。平安夜在很多人心里是情人相聚的时候,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里,他思想崩溃,走了极端。不管是因为成绩问题,还是感情危机,一个年轻的生命在2004年的最后一个星期消失了。

  一个人自杀身亡,常常会给家人、朋友带来巨大的内心冲击。近年来,自杀、校园暴力、诚信危机等各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学校和家长的重视。象牙塔中学子们的心理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大学生应当如何面对挫折?

  老师:现在的学生太脆弱

  “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不擅长和他人交往,对新环境适应性差。他们常常觉得学习压力大,结交朋友困难。多半学生在上大学前都没有集体生活的经历。上大学后,有些学生又很快陷入了感情漩涡,所以,当挫折突然袭来时,他们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行为上出现极端也就在所难免。这些,都是心理脆弱的表现。”一位老师谈及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时这样直言不讳。

  一位老师在谈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时也充满了同情和理解。他分析说,随着高校扩招,本科毕业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大三、大四学生常常为择业而苦恼,出现高不成、低不就、专业不对口的情况。有些同学准备毕业后继续深造,面临求学压力,也会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贫中行、苦中乐,是不少大学生的真实写照,然而他们的内心世界却鲜为人知。这些大学生一般性格内向,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不喜欢和别人交流。还有一些学生担负着还贷的压力,迫切希望能学习好,把握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有的同学为了减少与其他同学接触的机会,刻意早出晚归。单亲家庭的大学生一般比较敏感,不够自信,不愿和别人沟通,怕别人了解家事。有些大学生与同学相处不好,导致自我封闭,经常逃课,与社会脱节。很多大学生对考试尤为重视,考试前心情不稳定,常出现郁闷、烦躁等心理,会担心成绩不好,颜面无光或愧对江东父老。还有些大学生情感比较淡漠、随性,恋爱观不成熟,在情感问题上处理不得当,又会导致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的出现。

  几乎所有被访老师对大三学生的自缢都表现出不理解和不能接受。他们认为,无论如何,自杀的人都是脆弱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被挫折打败了。一旦承受不了就选择自杀,这辜负了父母对他的培养,社会对他的期望。人这一辈子谁不会遇到点风浪,虽然说有时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但也要想想自己的父母以后怎么办?我们的社会需要强者,那些一遇到挫折就选择自杀的人应该首先学会让自己坚强起来。

  学生:我们的苦闷谁人知

  “看到春风得意的人我就有想上去打一架,现实中不能老打架,所以我至少也要在心里莫名其妙地骂他几句。”一位大四学生面对记者出言吓人。他说,苦读四年不就是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吗?但他两个月中多次参加招聘会,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职位,心情沮丧时对得意之人则充满了一股莫名的仇恨。明明知道这是不健康的心理,但他目前无法自我调整。

  参加考研的学生则多用“煎熬”一词形容自己当时的心理处境:每一天都在希望与失望中痛苦不堪。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迫使多数本科生选择考研,而在考研未确定结果前还得找工作,遇到满意的单位签也不是,不签也不是。一方面怀着继续深造的理想,一方面又充满着对工作的渴求,致命的是,两方面的梦想还随时都有破灭的可能,这种两难境地深深折磨着许多毕业生。

  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有限,在特殊的环境里出现问题是任何人都无法预料的。

  大学生活中的爱情也许是甜蜜的,但毕业时面临的分分合合却又是现实和残酷的。看着某高校周边的大学生情侣房,一位学生告诉记者,没有朋友时大家拼命找朋友,但有了朋友却增加了无尽的负担和烦恼。女朋友先于自己毕业工作了,自己的命运却还不知道把握在谁手里,没有合适的工作,爱情也许会逐渐变质,他不知道如何解决接下来的问题。“潜在的或实际的分手威胁时刻在侵扰着一部分大学生的生活”。

  在采访中,大学生们都对各种目前所要面临或即将面临的困难有所准备。但即使如此,在困难来临时,他们还是不能应对自如。几乎每一个采访对象都对自己目前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用了“苦”字表述。而更让他们苦恼的是他们的“苦”很少被家长和社会所理解。

  心理专家:借外力培养健康心理

  据调查,大一、大二有30%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朋友”,23%的学生感到“孤独、寂寞”,45%的学生希望自己成为别人交往的对象,却又不能或不愿主动与人交往。这种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导致部分大学生封闭自己而郁郁寡欢。最后导致适应环境能力不强,有人因此心灵迷惘,有人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还有不少人逐步走向“边缘化”。

  根据调查,在大学生中,认为学习负担重、难以应付的竟占70.4%,42%的学生经历过考试失败,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反映自己厌倦考试。

  长期从事心理研究的张涛研究员指出:大学生心理发展处在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重要阶段即心理断乳期。

  目前在高校内担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任的主要是三类人:德育教师、政工干部和心理专业人员。其中前两者占绝大多数。他们由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很容易把心理教育当作思想政治工作来做。心理教育涉及的专业性很强,要解决学生人格发展问题,跟思想政治工作有很大不同,没有专业知识是不行的。我国高校以前一直都没有开设心理咨询的本科专业,北京师范大学去年才开始招收这一专业的本科生。高校缺乏心理专业辅导员的状况,社会各界有目共睹。

  除此之外,专业心理人员的理念也有待发展,因为我国现在的心理教育理论多来源于欧美国家,有些并不符合中国国情。比如欧美心理教育强调非指导性原则,而中国人习惯从权威人士那里获得较明确的答案。如何将欧美理论本土化,是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课题。

  心理专业人员还指出,一旦发现同学有诸如将珍贵东西送人,将死亡或抑郁作为谈话、写作、阅读内容等行为时,应当注意这些危险征兆;对于那些“我再也不想活了”等语言流露也不要视作玩笑,而是要多询问、耐心倾听,让他们谈出自己内心的感受,不要答应对他的自杀想法给予保密。如果自己有了心理危机,则要主动寻求帮助,可以向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或校外的心理咨询人员求助。

  2004年4月,安徽省某财贸学院2000级女大学生误入传销网被强行拘禁后自杀。

  2004年5月,兰州某大学大三女生刘阳和男友吵架后,在自己的租住房内打开液化气罐准备自杀,后被男友发现才得以脱险。

  2004年8月,沈阳师范大学一张姓女生因和男朋友的感情出现了问题服药自杀。4月14日,该校学前与初等教育系小学教育专业的女学生高楠从5楼纵身跳下死亡。

  2004年11月,南京一大学生毕业才几个月因失恋,加之被新聘不久的单位辞退,在家中上吊自杀身亡。

  2005年1月,省城某高校一名女大学生服用100多片心痛定后死亡。自杀原因可能源自考试成绩不理想。

  本报记者禾嘉(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 网络编辑:徐舜)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