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就業質量好脫貧才能穩

时间:2019-06-17 01:2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標題:就業質量好 脫貧才能穩

內蒙古貧困鄉村的農民,在家門口的北京企業上了班﹔河北貧困縣的學生,到北京免費接受為期三年的技能培訓……市人力社保部門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在幫助受援地就業扶貧工作方面,注重配合產業扶貧,促進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開展技能提升培訓,探索出了一條扶貧脫貧新路子。就業質量好,脫貧才能穩,今年以來,市人力社保部門先后為對口幫扶地區舉辦專場招聘會58場,組織職業技能培訓5584人。

德青源進林西 崗位送到家門口

“我跟媳婦兒現在在北京的企業裡上班。就在家門口,管吃管住、月薪近3000元。”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林西縣十二吐鄉下仗房村,村民劉利國自豪地對記者說。

北京的企業怎麼開到了內蒙古?原來,劉利國夫妻所在的北京企業,是北京德青源科技有限公司設在林西縣的生產基地。在北京市豐台區的幫助下,2017年,德青源與林西縣共同開展金雞扶貧項目。這個佔地面積200多畝,養殖240萬隻蛋雞的項目,成為林西縣7921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希望。

項目採用了“政府投資建廠、企業租賃經營、扶貧資金入股、貧困群眾多重受益”的方式運行。生產基地有136名固定員工,其中95%都是十二吐鄉的村民﹔在北京人力社保部門的協調下,企業還提供了800多個靈活用工崗位,定向錄用十二吐鄉等周邊鄉鎮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月工資2000元到4000元,不比外出打工差。”劉利國說。

產業扶貧引領,幫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就地就近就業,使林西縣的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10.9%降至1.64%。

就業穩了,農民增收了,群眾的生活有了保障,林西縣也在內蒙古自治區第一批實現了脫貧摘帽。

古北水鎮供崗位 就業扶貧包吃住

張晶晶家是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兩間房鄉葉營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3月,張晶晶通過密雲區人力社保局在灤平縣舉辦的招聘會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

灤平縣是緊鄰密雲區的國家級貧困縣,張晶晶工作的古北水鎮距離她家隻有半個多小時的車程。張晶晶與古北水鎮簽了三年期的勞動合同,崗位是酒店客服。包吃住、每月3000多元的收入,讓張晶晶家實現了脫貧。

古北水鎮酒店管理部招聘副經理翟建娟介紹,古北水鎮現有員工3500多人,其中,有1300多人來自灤平縣。翟建娟說,“參與到扶貧工作中,是企業的社會責任。同時,古北水鎮從中也得到了實惠,滿足了企業的用工需求。因為離家近,來自密雲和灤平的職工是最穩定的。”

像張晶晶一樣,在北京人力社保部門舉辦的招聘會上找到合適工作的人還有很多。今年以來,市人力社保部門為規范與受援地勞務協作,共舉辦專場招聘會58場,組織765家北京企業參會,提供8萬余個在京就業崗位,吸引當地13.9萬余名求職者參加。

走進順義學技能 點亮人生新起點

今年8月,19名來自河北省張家口市沽源縣的學生到順義參加為期三年的汽車修理技能培訓。這是順義區人力社保局扶持沽源縣實施的技能人才培養促進“精准脫貧”的舉措之一。這些學生將在順義區接受汽車維修高級技工專業培訓,三年的學費、生活費全部免除。

“原來學的只是簡單的修理面包車、貨車。現在學的是修小轎車,就連作業程序都是4S店的標准化作業,要抓住這個提升自己技能的好機會。”在沽源老家初中輟學后隨便打零工的胡月平說。16歲的高亞棟則快人快語,“我想先學好技能,積累經驗,將來回到沽源去創業,帶動家鄉的人盡快脫貧。”

通過技能培訓,扶智促進扶貧。今年以來,全市人力社保部門共為對口幫扶地區勞動力組織職業技能培訓班130個,培訓5584人,其中建檔立卡人員2184人,建立勞務實訓基地24個。

據了解,為做好對口幫扶工作,今年以來,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分別與內蒙古人社廳、河北省人社廳、河北省張家口市政府、承德市政府、保定市政府簽訂5份省市級對口幫扶協議。組織全市16個區人力社保部門在烏蘭察布與內蒙古31個對口旗縣集中簽訂了京蒙勞務協作幫扶協議﹔利用2018年春風行動精准扶貧聯合招聘會契機,在保定市淶源縣與河北省8個國家級深度貧困縣集中簽訂勞務協作協議。市區人力社保部門深入對口幫扶地區進行調研、對接,採取了多項扶貧協作和支援合作舉措,使受援地就業質量得到較大改善,為“促就業助脫貧”打下了較好基礎。( 王天淇 楊德欣 陳茹冰)

(責編:劉婧婷、曹昆)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