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小学教育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师生深入基层开展扶贫服务

 

  人民网重庆12月28日电 秀山岑龙村邻近太阳山,位于隘口镇东南部,距镇政府16公里,全村总面积14.6平方公里,共有684户2181人,由于居民居住分散,村民互动缺乏,产业发展缓慢,贫困现象较多。2018年,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派4名社工来到岑龙村,旨在发挥社会工作在改善民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村民精神生活、培养本土人才的优势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助力。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师生深入基层开展扶贫服务

岑龙村景貌

  以调研为基础 制定服务计划

  今年9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王玉龙带着该专业2016级学生杨盈盈、张宇星、刘梅来到秀山岑龙村,他们决定通过走访调研,为该村量身定制服务计划。岑龙村山路环绕,公路凿山而建,容易出现落石;由于部分村组道路硬化仍在建设,交通工具匮乏,社工队只能依靠脚步丈量整个岑龙村。

  “岑龙村共有8个组,都比较分散,最远的两个组之间相距约9公里,居民居住也比较分散,我们只能步行,挨家挨户走访调研,双脚磨泡、体力不支都是常事。”王玉龙回忆道,最大的困难是和村民之间存在语言障碍,交流不便;还有部分村民不信任社工,不配合社工的调查,告诉社工假信息等。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师生深入基层开展扶贫服务

调研走访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师生深入基层开展扶贫服务


问卷录入

  通过耐心的沟通和交流,社工们逐渐取得了村民的信任,也感受到村民的热情,社工队共走访调研岑龙村8个小组155户,其中建卡贫困户65户330人,低保户76户223人,五保户23户23人,残疾人40人;了解到该村耕地面积19830亩,退耕还林1115亩;该村产业方面有金银花2000余亩,中药材种植100余亩,山药养殖2000余只,每年外出务工人员800余人……

  “经过走访,社工队对村内的自然资源、人口情况、农业、工业、三留守群体、村内文化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与研究,对提高村民反贫困能力、村民文化培养、生态保护、政策宣讲、弱势群体的特殊关注等层面提出初步的建议。”王玉龙说,也正是这次调研让社工队和村民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社工队对村民的需求有了一定的了解,工作有了方向,做事更有激情。

  孵化社区组织 构建支持网络

  “一个社区的组织孵化,可以加快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为村民提供更多的交往和娱乐生活平台,使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王玉龙介绍,村内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迫使村内的长者成为被迫性空巢老人,大量的留守老年人在长期没有子女陪伴与关心下,在精神文化娱乐方面有迫切的需求。

  2018年10月25日,社工队召开了“岑龙村老年人协会”成立大会,旨在为村内老年人的精神文娱生活提供一个组织化的平台,促使更多老年人加入协会;协会成立后,协助社工开展了以“浓情元旦传乡风,秀丽岑龙奔小康”为主题的元旦活动,以“十抵制·十提倡”为主题的社区教育宣传活动,以“歌曲人生”为主题的留守老人娱乐小组活动等。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师生深入基层开展扶贫服务

组织孵化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师生深入基层开展扶贫服务

组织孵化

  每天晚上的坝坝舞,让村子热闹了起来,使大家看到了岑龙村的活力,跳舞、唱歌、聊天,老年生活更加充实,村民程婆婆正是该村坝坝舞的组织者,“大家都到我这里跳舞,每天都有6、7个人,大家跳舞跳累了就一起聊天,虽然跳舞过后每天都要打扫房间,但我心甘情愿,每天过的很充实”。

  “村内以留守老人居多,以前很多老人思想老化,不愿意接受新东西,也不理解干部工作。”岑龙村一名村干部说,现在老人的生活充实了,思想也转变了,不仅积极参与社区自治,配合村内事务,还发挥长者优势,真正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现在干群团结,也增加了村委会干部工作的信心”。

  找准切入点 融入关系网络

  此外,该校社工队以“三留守”为切入点,开展小组活动,关爱空心村的弱势群体,提升自我能力,转变思想观念,助力自我成长。针对留守儿童开展“纸随心意,折出美丽”“以手为话,心语相诉”等兴趣小组,激发兴趣爱好,加强互助与团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