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探访青海可可西里“舍不得回家”的小学

时间:2019-06-10 20:02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探访青海可可西里“舍不得回家”的小学


8月9日,麻秀村寄宿制小学坐落在夜色中的高原上。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巴干乡麻秀村寄宿制小学坐落在海拔4500米的可可西里核心区,高寒缺氧,全年最高温不到20摄氏度。从玉树出发,到达麻秀村,要翻过几座将近4800多米的雪山。全村700多户牧民家的孩子几乎都在这所小学求学。麻秀以前的小学是牧民自己搭的土房子。2008年,县教育局筹集资金重新选址盖了几间瓦房。2010年玉树地震让校舍再次成了危房。校长嘎松扎西向民政局要来十多顶帐篷,搭起了帐篷学校,一用就是五年。如今,新建的几间平房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校舍。2017年,校长嘎松扎西获得首届“马云乡村校长计划”奖。他花了十几年时间,改善学校硬件软件设施,为当地孩子们打造了一个放学也“舍不得回家”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嘎松校长带着老师们,陪伴着一百多名藏族孩子们成长。

探访青海可可西里“舍不得回家”的小学


8月10日,副校长索冬给学生们上课。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探访青海可可西里“舍不得回家”的小学


8月10日,学生们认真听课。

探访青海可可西里“舍不得回家”的小学


8月10日,上一年级的卓玛在校园里和同学一起背诵“校园十要十不准”。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探访青海可可西里“舍不得回家”的小学

8月10日,学生们在操场上跳舞。在麻秀村寄宿制小学,课间操被藏族特色的舞蹈代替。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探访青海可可西里“舍不得回家”的小学


8月10日,学生们在操场玩耍。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探访青海可可西里“舍不得回家”的小学


8月10日,学生们在操场玩耍。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探访青海可可西里“舍不得回家”的小学


8月10日,学生们在学校食堂吃饭。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探访青海可可西里“舍不得回家”的小学


8月10日,学生们在学校旁的草地上读书。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探访青海可可西里“舍不得回家”的小学


8月10日,嘎松望着自己在学校墙上画的牦牛。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探访青海可可西里“舍不得回家”的小学

8月9日,更求昂江老师在宿舍与爱人打电话。因为家人都住在县城,老师们只有在周末才能与家人相见。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探访青海可可西里“舍不得回家”的小学

8月10日,嘎松带着学生在河边洗脚。盛夏时节,高原上还是很凉爽。嘎松调侃道:“我们这里有个说法,高原上只有两个季节:冬季和大约在冬季。”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探访青海可可西里“舍不得回家”的小学


8月10日,洗完澡之后,学生们裹着毯子躺在草地上。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探访青海可可西里“舍不得回家”的小学


8月10日,洗完澡之后,学生们把洗澡用到的物品搬回学校。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探访青海可可西里“舍不得回家”的小学

8月10日,嘎松和同事为孩子们理发,这已成为学校多年的习惯。每隔两周,男老师们都要义务给男孩子理发。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探访青海可可西里“舍不得回家”的小学


8月10日,老师在草地上为女生梳头。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探访青海可可西里“舍不得回家”的小学


8月10日,小学生们与即将离开的支教志愿者依依惜别。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探访青海可可西里“舍不得回家”的小学

8月9日,见到离开两天的嘎松校长回到学校,学生们纷纷上前与嘎松行贴面礼。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