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乡村振兴扎扎实实这样干省委一号文件解读

时间:2018-11-27 19:12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春日的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村油菜花黄,树木吐翠。

如何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省委一号文件解读之三

中原大地春潮涌动,乡村振兴战鼓声声,文明乡村建设正徐徐铺开新画卷。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和灵魂。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让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让道德水平更高

乡村振兴离不开家庭和谐,家和万事兴。

睢县匡城乡夏庄村农民夏令东和妻子朱冬梅结婚后,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夫妻俩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原创作品,在网上谈心,互相支撑、互相激励。他们的作品在全国多次获奖,夫妻恩爱的故事在全国引起反响。这个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

像夏令东夫妇这样的恩爱故事,在我省农村还有很多。多年来,我省深入开展“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用身边的凡人善举感化人、教育人,淳化了乡风民风。

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诚信建设。其目的就是强化道德教化作用,有效提高农村的整体道德水平。

【专家点评】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陈伟强:乡村文明是乡村不可或缺的“拼图”。因此,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尤其要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所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让农民易于接受,让农村的道德水平越来越高。

让乡俗民风更淳

“过去村民有喜事大操大办,表面风光内心叫苦,通过村红白理事会的引导,大操大办现象不见了。”经过红白喜事改革实践,沈丘县卞路口乡大郭庄村党支部书记郭洪亮深有感触地说。

早些年,大郭庄村迎亲车队动辄几十辆,戏班子能唱三五天,婚宴大都是去酒店。2015年初,大郭庄村村委会明确提出“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并细化具体要求。郭洪亮说:“风气一变,乡风好了,群众负担也轻了,一举两得。”

省委一号文件对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提出要求,要深入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推进喜事新办、丧事简办。

【专家点评】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云: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关键是要在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之间划出一条线,旗帜鲜明地反对天价彩礼,合理划定红白事消费标准和办事规模,促进乡风文明,让乡俗民风更淳厚。

让文化生活更多彩

范县张庄乡前房村原来位于黄河滩区,2017年与附近的5个村一起搬到新建的迁安社区。新小区文化设施齐全,环境美丽整洁。村民说,过去住在滩区,没有广场,想跳广场舞没有条件。现在能跳舞能看戏,自然也不打麻将、不聚众喝酒了。

前房村只是我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缩影。我省大力推进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在全省推广焦作市建立“百姓文化超市”的做法,为全省9000多个贫困村配全文化设施、提供文化服务,让基层群众有了更多的文化获得感。

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公共文化资源要重点向乡村倾斜,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专家点评】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陈明星:生活富裕了,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热切,希望文化生活也能丰富多彩。只有将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村民,才能让村民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宁、更幸福,广大农村才能焕发文明新气象。③7

乡村怎样达到善治——省委一号文件解读之四

□本报记者陈慧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村振兴必须要打牢治理有效这个基础。

如何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乡村善治,省委一号文件给出了明晰的答案。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

在济源市承留镇花石村村民眼中,村党支部书记周全喜是个“能人”,不仅自己经营的生态农业公司红红火火,还是个敢干、稳重、乐于奉献的人。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选好带头人。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正是因为有了能干、会干的“领头雁”,花石村有了“主心骨”,短短三年,该村建成了滑雪场、水上乐园和千亩梅园一期项目。

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只有农村基层党组织强起来,培养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乡村振兴才有关键的人才支撑。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