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在小学施行早上推迟上学工作的指导意见

时间:2018-07-18 15:0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浙教基〔2018〕11号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

近年来,我省多地在小学实施早上推迟上学改革,受到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各方的普遍欢迎和好评。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科学合理安排小学上学时间,保证小学生充足睡眠,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现就在全省范围的小学施行早上推迟上学工作(以下简称推迟上学)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迟上学的积极意义

推迟上学,是坚持以生为本育人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重要改革举措。推迟上学,能确保小学生每天有10小时充分的睡眠时间、充裕的早餐时间、从容的上学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能更好落实幼小衔接,优化小学生作息时间,保证学生精力充沛,提高学习效率;也是主动回应家庭需求,回应社会关切,缓解小学“上学早、放学早、接送难”矛盾,增进家庭亲子交流,提升学生及家庭幸福指数,提高教育服务能力的民生之举。

二、务实推进推迟上学改革

1. 试点先行,积极推进。2018年每个设区市应有至少1个县(市、区)先行试点,在小学实施推迟上学改革,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再逐步推开。到2019年,各县(市、区)均应在区域内部分小学或整体实施推迟上学改革。

2. 因地制宜,差异实施。各地各校要贴近学生、家长等的实际需求,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年段之间可多样化、差异化实施推迟上学改革。推迟上学可在小学低年级先实施,再拓展到小学所有年级;可在城区小学先实施,条件成熟的也可整体推进个性化实施。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因地因校因时安排,不搞“一刀切”。

三、合理安排小学作息时间

1. 适当推迟学生到校时间。各地各小学可根据年段、季节等因素灵活调整上学时间,其中要求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早上最迟到校时间不得早于8:00,冬季还应适当延迟。学校应设定学生早上到校的弹性时间区段,学生可以在学校设定的弹性时间区段内根据各自情况决定具体到校时间。弹性到校时间区段应清楚体现在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中,接受各方监督。

2. 科学设置早上上课时间。继续严格执行中小学不得早于8:00组织学生上课的规定,各地各小学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上午上课时间,其中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上午上课时间不得早于8:30。

3. 合理安排上午下午课时。在执行国家规定的小学周课时一二年级26个标准课时、三至六年级30个标准课时(每课时教学时间按40分钟计)总量的前提下,各地各小学要按照《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5〕36号)要求,科学论证,大胆创新,合理安排上下午课时及课时教学时间。在保证国家规定的教学时间总量的同时,借鉴宁波、拱墅、江山等地推迟上学的做法,小学上午可安排4个课时或3个课时,每课时教学时间可40分钟或35分钟,也可“长短课”相结合。

4. 规范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按国家有关规定,小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是指列入学校作息时间表、由学校统一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包括晨会、早操及课间操、大课间体育活动和面向全体学生的社团活动、自修、作业整理等的时间,不包括就餐、午休和面向部分学生的托管服务等时间。学校不得组织集体早自修,寄宿制学校也不得组织通校学生参加在学校的晚自修。推迟上学后,在不突破规定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前提下,放学时间可相应延迟。

四、把握好推迟上学工作的重点环节

1. 全面调查充分沟通。学校实施推迟上学工作前要作充分的调查分析,向学生、家长、教师等群体作全面摸底,了解对推迟上学的普遍意向。认同度较高、条件较成熟的可实施推迟上学。实施前,学校需全面了解每位家长对推迟送孩子上学的接受情况,重点梳理部分家庭有特殊原因、不能推迟上学的学生情况。对确需早到的部分学生,学校应开通绿色通道,允许其适当提早到校,消除学生及家长顾虑。

2. 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学校要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制定推迟上学工作整体方案,方案主要应包括:学生家长教师调查情况、早高峰交通影响评估、作息时间调整安排、课程调整安排、早到学生管理及活动安排、门卫管理、执勤安排、安全保障措施、沟通宣传要点、预估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等。

3. 妥善安排早上值勤管理。对部分推迟上学确有困难、需提前到校的学生,学校要安排好早上值勤教师,强化对早到学生的管理服务,切实负责好学生到校后的秩序维护、安全管理。做到学生到校时间有弹性,学校管理无盲区,保障学生进校有事做,做事有指导,全程有管护。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