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小学教育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上不起学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上不起学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上不起学

  本报记者 青南 通讯员 杨益梅 蔡明庆

  “确保边远牧区的每一个贫困生都上得起学,都能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安心学习文化知识,是我们教育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有责任、要担当,绝不能让一个贫困生因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学。”久治县教育局局长加贡多杰如是说。

  久治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地处青、甘、川三省交界处。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由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历史、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久治县被确定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秉承“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发展理念,近年来,久治县把教育投入放在财政支出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基础薄弱这个重点,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特别是自2016年起实施教育精准扶贫以来,全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有力地促进了边远贫困牧区民族教育的全面发展。

  教育投入持续强劲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临近入冬,经过3个多小时的砂石路颠簸,远处皑皑白雪覆盖的山峦下,一片全新的建筑群渐渐映入眼帘。随着距离的越来越近,高耸的旗杆上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地鲜艳夺目。

  这是久治县哇塞乡民族寄宿小学。这里海拔4200多米,从每年的9月到来年的4月几乎都是白茫茫一片。这所距县城120多公里且尚有近50公里盘山砂石路的学校,是久治县距离最远、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薄弱边远牧区学校。得益于近年来的教育扶贫,如今这所学校的总建筑面积已达到5700多平方米,多功能室、图书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科技室、心理咨询室、计算机教室、班班通设备等一应俱全,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教师公寓、风雨(室内)操场、复合塑胶跑道等设施齐备。现有在校生416名,设有7个年级13个教学班,其中1-6年级11个教学班、学前教育2个班。有教职工55名,其中大专或以上学历教师33名,学历合格率达100%。

  这仅仅是久治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的一个缩影。

  强教育,必先强基础,强基础,投入是关键。近三年来,县财政预算内教育支出2.9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1.78%。另外补拨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缺口资金6215万元,超额拨付711万元。先后实施各类教育项目47个,新增校舍5.1万平方米。在项目建设中,县上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工程,持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重点实施了标准化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青海省藏区教育专项建设项目、青海省“三区三州”脱贫攻坚教育项目等建设项目。仅在青海省藏区教育专项建设项目上,争取实施项目33项,总投资达1.1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将风雨(室内)操场、塑胶运动场延伸到了乡级学校,并建设了教学楼、宿舍楼和学生浴室,最终使6所乡镇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全县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位居全州第一的跨越。

  为提高完善教学设备,县政府还专项投入5135.3万元资金,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添置计算机701台,购置学生课桌椅3450套,教师讲桌134套,班班通设备113套。补齐了多功能教室的缺口设备及仪器柜架,建立和完善了校园网,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

  持续强劲的投入,大幅提升了乡镇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全县所有学校基本达到了标准化学校的要求,同时明显缩小了“城乡间、校际间”办学条件的差距,整体提升了各级学校的吸引力。被称为久治县有史以来教育投资最多、力度最大、办学条件改善最明显、群众最满意的一个时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称赞。

  如今,久治县各级各类学校已达11所,其中民族寄宿制中学1所,民族寄宿制小学1所,乡(镇)寄宿制小学6所,民办小学1所,民办职业技术学校1所,机关幼儿园1所。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4925名,122个教学班级。其中中、小学4013名、学前幼儿515名、职业学校397名。有在岗专任教师已达365名,工勤人员131名。截至2017年底,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适龄少年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8.6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85.3%,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达98.17%,均为历史最好成绩。

  教师队伍得到全面加强和提升

  在解决好教育“硬件”的同时,注重教育“软件”的提升。首先从严格按照核定标准配备教师入手,切实加大教师招聘力度, 仅2015年以来,通过公开招聘、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充教师141名,其中公开招聘教师和特岗教师80名,政府购买服务招聘61名。为合理配置学科教师,以全州最高的待遇,面向全省招聘了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