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定了!高考改革后,初中生将面临5种新考试,提前了解

时间:2018-11-09 11:5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定了!高考改革后,初中生将面临5种新考试,提前了解

2018-11-01 12:50 来源:简单初中生 爹 /高考 /自主招生

原标题:定了!高考改革后,初中生将面临5种新考试,提前了解

根据国家的顶层设计,本轮高考改革的重点是“两依据一参考”,即高考录取将依据高考统考成绩、依据高中学考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这也就意味着,今后的初中生将面临与现在高考差别很大的5种新考试!具体是哪些?新在何处?一一为你解读!

(下列考试科目、时间、次数、计分方式等重要信息,选取了各地方案中的共性内容。如与各地具体方案有出入,以当地方案为准!)

01

新考试之一:合格性考试

科目增至13-14门,必须全部合格

根据各地公布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改革后,高中学考合格性考试将包括13-14门: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信息技术或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

其中前9门是传统学考科目,现行的高中学考就已经有了。后4-5门为新增科目。

考试对象: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员。

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课程为命题依据。传统9门以纸笔闭卷考试为主;逐步增加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操作测试、外语听力和口语的考试。

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以笔试和实际操作(1-2项实际技能)相结合。

体育与健康,以实地素质或技能测试为主。

考试命题:省级教育考试部门负责制订各科考试说明,包括各科考试题型、命题原则、试卷结构、计分办法等。

考试时间和次数:目前各地方案不同,主要有三种设置——

第一种:合格性考试每学年安排1次,在上学期期末开考,覆盖所有科目,学生可在高二、高三阶段各考一次(含补考)。(河南等省份)

第二种:合格性考试每学年安排2次,分别安排在每学期末,覆盖所有科目。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首次参加合格性考试时间为高一第二学期末。学生在完成每门科目必修课程后即可参加合格性考试,做到随教、随考、随清。(北京等地)

第三种:参加高考语、数、外统考的学生,可以不参加语、数、外的合格性考试。(广东等省份)

考试成绩: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达到合格水平是普通高中毕业的必要条件和高中同等学历认定的主要依据。当次考试不合格,可参加以后同科目合格性考试,不再单独组织补考。

提醒:各地新的合格性考试,除了增加科目、调整考试时间、允许两次参加考试,和之前的学业水平考试相比,变化并不大。

需要注意的是,之前并不列入学考的体、音、美、技术等科目,如今成为必须合格的科目,而且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所以要给予一定的重视。

02

新考试之二:等级性考试

3+3?3+1+2?等级怎么划分?

相比合格性考试,高中学考的等级性考试变化很大也很具体,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志愿选择,也影响着中学教学和高校招生等多个方面。而且各地方案差异很大,可以说是新高考方案中最复杂、争议也最大的地方。

考试科目:目前多地方案都是3+3模式,但3+1+2模式也有地方在探讨。

“3+3”是什么?

“3+3”模式,也就是除了语数外三科,学生们还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偏好等分别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中选出3门作为选考科目,于是产生了20种“风格各异”的选考方式。

“3+1+2”又是什么?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各科满分150分;“1”,指在物理、政治两门科目中必选一门,计100分;“2”,指在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以及除了必选一门以外的或政治或物理,五门科目中任意选择2门,每门科目100分。总分是750分。

它与“3+3”模式的区别就是在“物理、政治”两科中增加了一门必选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