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小学教育
莒县人民政府 县情概况

 

莒县地处山东省东南部,南北最大长距75.20千米,东西最大宽距47.94千米,总面积1818.32平方千米,辖20处乡镇(街道)和1处省级经济开发区。年平均人口1165675人,年人口增长率为1.33‰,其中男性603589人,女性562864人,性别比为107:10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41人。 

文化底蕴深厚。莒县历史悠久,是千年古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18个沂蒙革命老区县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莒氏部落先民即在此繁衍生息。莒国在商、周时期为诸侯国,春秋时与齐、鲁在山东地区三足鼎立。莒县县城曾是春秋时期莒国都城所在地,“毋忘在莒”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秦置莒县,汉为城阳国,隋唐以后或为州或为县,1913年改莒州为莒县,1953年属临沂专区,1993年划归日照市。千百年来,虽时代更替,但一个“莒”字亘古至今。莒县文化灿烂、文脉深厚,有“三千年古城、四千年银杏、五千年文字”,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为山东三大文化。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原始陶文,比甲骨文还早1500多年,是中国文字的始祖。莒州博物馆是山东省三大县级博物馆之一,馆藏文物1.3万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317件。我国第一部文学评论专著《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都是莒县人。莒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书画)之乡,有国家级书协、美协会员106人;“莒县过门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自然生态优美。莒县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是国家园林县城、省级乡村文明行动示范县、省级卫生县城。莒县水资源丰富,有206座大中小型水库、长度10公里以上的河流24条,水资源总量5亿立方米。沭河纵贯南北,境内全长76.5公里,流域面积占县域总面积的87%,沭河公园是国家湿地公园,青峰岭水库是全省第四大水库。莒县矿产资源众多,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38种,其中钛铁矿资源丰富,探明储量超过亿吨,是省内发现的最大钛铁矿。莒县是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县,现有A级以上景区14处。浮来山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省级地质公园,定林寺内树龄近4000年的银杏树,被誉为“天下银杏第一树”。

交通区位优越。莒县地处胶东经济圈、连接鲁南经济圈,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县城距长深高速仅10分钟车程,距日照港、日照机场、临沂机场均1小时车程,距青岛机场约2小时车程,京博输油管道直达日照港、岚山港,是临港产业的重要基地。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在莒县设站,瓦日铁路、胶新铁路、日兰高速横穿东西,206、342国道和313、225省道在县城交汇。

特色产业鲜明。莒县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示范区、山东省第三批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县、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省首批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全县“三品一标”认证达到96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6个,数量均居全市第一。莒县经济开发区是省级开发区,海右化工产业园是山东省第一批综合性化工园区。着力构建绿色化工新材料、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专用车及零部件、新型建材、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现代物流“5+2”现代产业体系,以县级领导为“链长”、龙头企业为“链主”的双链式“链长制”加快构建,烃醛类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入选省级“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生态塑料智造、绿色食品深加工2个特色产业集群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