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小学教育
现金补贴为何转为服务购买? 新版“爱心卡”,养老更贴心

 

  “养老护理补贴已发放多年,为什么从原来的发放现金,变成了向服务机构购买服务?”随着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全面推行,日前,有市民提出了疑问。

  新规已于6月开始实施
  为贯彻落实全省所有县(市、区)实行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的省级要求,今年6月1日起,我市全面施行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补贴以电子积分形式发放至补贴对象本人的社保卡“爱心卡”专户中,用于购买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服务。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老人都不知晓或者不清楚这一新规。
  “补贴发放形式从货币转为电子积分,发放途径从照护责任人转为补贴对象本人,评估标准从本地标准升级为省级统一标准。”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解释了“爱心卡”制度的几个调整重点。
  养老护理补贴对象为:60周岁及以上的诸暨市户籍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失能等级评估确认为重度、中度、轻度失能的;诸暨市户籍80周岁及以上,独居(子女在绍兴市外半年以上)或子女因客观原因无法实施有效照顾(子女弱智、肢残、重病等)的老年人;诸暨市户籍9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失能等级评估确认为重度、中度失能的。这几类人群每人每月补贴125—500个“爱心分”不等。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到户籍所在地村(社区)、镇乡(街道)申请,受理并评估结果为失能等级的老年人,可获得相应标准的“爱心卡”积分。

  九旬老人的“爱心卡”新体验
  家住浣东街道詹徐王村的王师傅今年94岁,独居,子女偶尔去看他,但不住在一起总归照顾不周。当得知补贴变成“爱心卡”积分后,他们跟服务机构约了上门服务。
  “喊子女还是喊工作人员方便,我打个电话就约好了手足清洁,正好指甲也长了。”王师傅说。工作人员小朱接到订单后带着工具服务包上门了。
  “很方便,随叫随到,态度也很好。”王师傅说,像他这样行动不便的人,自己去买东西挺费劲,还不如上门服务。现在,他每隔几天就预约一次头部清洁、手足清洁、擦洗身体,每项服务消费20—30个“爱心分”不等。
  诸暨慧佳颐和大健康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是浣东街道的“爱心卡”服务商,近期,该公司正在街道进行服务对象摸底调查和签约服务。
  为了将专业的养老服务力量下沉到村(社区),颐和大健康招募、培训专业的护理服务团队,为“爱心卡”服务配备1名执业医师、2名护士、9名持证护理员,均熟练掌握洗浴、清洁、康复辅助等技能。
  目前,“爱心卡”服务已覆盖浣东街道的20个村(社区),签约112名老人,并建立一人一档。

  已有2000多单刷卡“消费”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已经有2000多位老人用“爱心卡”购买擦洗身体、理发、手足清理等上门服务。
  怎么使用“爱心卡”?服务机构的电话是多少?这些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此前,市民政局公布了《诸暨市养老服务“爱心卡”服务清单》,老年人可以打电话联系各镇乡(街道)辖区内“爱心卡”服务机构(企业)上门提供服务。服务结束后,老年人通过移动POS终端机具刷“爱心分”支付给服务机构(企业)。
  需要注意的是,医保卡必须是第三代市民卡(浙江一卡通),请大家及时到相应的银行进行更新。
  据悉,浙江省民政厅计划在2027年底前实现“爱心卡”全省域“一卡通用”,此卡集老年卡、优抚卡、公交卡等功能,开通刷卡、刷脸、刷码等多种方式,为老年人养老提供多项服务。

来源:诸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