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31 22:53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自然教育/自然保护
首页
> > 自然教育/自然保护
字号: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仙都鼎湖峰,秀出东南隅。”缙云仙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境内,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与人文史迹于一体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人间仙境”之美誉。风景区由仙都、黄龙、岩门、大洋山四大景区及狮子岩、石门、唐葛岭、小仙都、大岩洞五个飞地景点组成,总面积44.3平方千米,另有外围保护地带121.9平方千米。缙云仙都于1985年被浙江省政府批准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自然山水神秀。“千岩竞秀奇峰现,远近高低各不同。”缙云仙都以其“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峰岩奇绝、山水神秀”的自然景观著称。这里有“天下第一笋”之称的鼎湖峰,高170.8米,状如春笋,拔地而起,直刺云天,是世界上最高的单体石柱;有全球罕见的火山喷发通道遗址——凌虚洞,是全国唯一一处暴露在外的岩浆垂直输送通道,保留着极为罕见的火山喷发口遗迹;有犹如经烈火焚烧后的400米天然石廊——龙耕路,横嵌在陡壁之上,石乳外垂,穿行石廊,奇险无比,还有姑妇岩、舅轿岩、大肚岩、花岩、集仙岩、倪翁洞等100多处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星罗棋布,钟灵毓秀。
人文底蕴深厚。“停余舟而淹留,搜缙云之遗迹;漾百里之清潭,见千仞之孤石。”作为浙东唐诗之路与瓯江山水诗之路的交会地,缙云仙都名胜遍地,诗文满山,谢灵运、陶弘景、李白、白居易等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留下了大量描写仙都美景的诗词歌赋。缙云仙都还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都摩崖题记,现存摩崖石刻和题记126处,是江南最大的摩崖石刻群,也是中国文人“寄情山水,托物言志”的精神图谱。
黄帝文化灿烂。缙云仙都黄帝祭祀历史悠久,积淀出绵长厚重的黄帝文化。仙都山与黄山、庐山并称轩辕黄帝的三大行宫,坐落在步虚山与仙都山之间的黄帝祠宇,被誉为“天下第一祠”。1998年,缙云联合台湾同胞重修黄帝祠宇,恢复了黄帝祭典的历史传统;2011年,缙云轩辕祭典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成为浙江省保留的三个祭典活动之一;2021年,仙都黄帝祭典升格为由省人民政府主办。自此,“三地共祭”“北陵南祠”的全国轩辕黄帝祭祀格局真正形成,也向全国呈现了一场文化盛宴,展示了独具魅力的浙江气派、缙云韵味。
一直以来,缙云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仙都风景名胜区的建设,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画好山水画,念好山字经”的重要嘱托,依托“只此青绿”的山水基底,坚持生态优先、永续利用、精准控制的建设理念,打造出山水和人文风貌彰显、业态和产品体验丰富的自然保护地样本。
科学规划,绘就全域发展蓝图。缙云仙都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始终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编制上报国务院的《仙都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3—2035年)》,明确风景名胜区的发展方向和保护重点,通过合理划分功能区域,优化资源配置,指导风景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为突破“缙云仙都风景名胜区各景区景点分散”这一瓶颈,《规划》特别指出要注重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做到全县一盘棋,推动区域景观一体化,不断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