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小学教育
【全员文体的雨花“智慧”①】砂子塘小学:老牌学校如何锻造文体“大先生”?

 

编者按: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的指示精神,2024年8月,湖南正式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生全员文体活动的意见》。在长沙市雨花区积极推进“全员文体”活动的实践中,“空间限制”“安全保障”以及“智能化提升效率”等问题成为焦点。这些难题并非雨花区所独有,而是众多地区在推广全员文体活动时普遍面临的挑战。为了深入分析并解决这些挑战,中国教育报刊社湖南记者站、湖南教育新闻网联合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深入10所学校展开实地调研,系统梳理了主要问题和难点,同时挖掘出这10所具有代表性的学校的创新举措。这10所学校在场地利用、安全管理、资源整合以及特色打造等多个方面的经验,为各地各校推进全员文体活动提供了清晰也实用的参考路径。


【全员文体的雨花“智慧”①】砂子塘小学:老牌学校如何锻造文体“大先生”?

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记者 余杏 王诗蕾 通讯员 何嘉僖 陈红 陈强

20世纪60年代,长沙南郊一所只有6个班的薄弱小学刚刚成立;

70年代,学校蝉联长沙市16届乒乓球冠军、13届篮球冠军;

80年代,学校号鼓队参加迎接外宾等重大活动340余次;

千禧年后,学校在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七届赛事中获奖,小白鸽合唱团惊艳亮相肯尼迪艺术中心;

…………

62年,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小学用坚守与突破,将文体教育融入办学血脉,打造了“无艺体,不砂小”的闪亮名片。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这所“老”校以全员文体实践为支点,探索出一条“传承、创新、融合、辐射”的育人新路径。

名师辈出:文体“大先生”的“基因密码”

砂子塘小学的文体基因,始于一代代文体“大先生”的匠心传承。他们从不将自己定位为单纯的技术传授者,而是以教育使命为根基、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学生成长引路人。

他们勇拓荒,在困境中开辟新天地。胡正量老师在黄土地球场上训练乒乓球队,用竹竿架设球网,自制训练器材,带领学生夺得16届长沙市冠军。钟克佩在20世纪90年代力推电化教学改革,自编教材,将“红砖楼教室”升级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他们敢创新,以课程改革回应时代之问。谭石光老师设计《学法多学科综合练习本》,让学生在识字中画画、在解题中探索自然,将“跨学科融合”理念超前落地。钟克佩推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1996年即取消单一考试,以“思想品德+体育素质+特长发展”多维评价学生,比新课改早近十年。

他们以文体塑魂,育自信豪迈的中国少年。孟毅校长推动“1+3+X”课程体系,强调“非遗传承”“班级合唱”等活动中“文化有根,精神有魂”。李臻书记创造性发展为“3S”生命成长课程,从学生的自然生命、文化生命和精神生命成长的出发培育文化有根、精神有魂、实践有能的中国少年,并发展出砂子塘教育集团百花齐放的育人生态。

机制护航:让教师成为“文体引擎”

如何让文体教育持续焕发活力呢?砂子塘小学以制度创新激发教师动能,实施“启航•远航•领航”三级梯队进阶培养模式,满足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培养需求。教师激励体系中,“白鸽教育奖”“星级教师评选”等荣誉让优秀者脱颖而出;目标管理考核将文体成果与绩效挂钩,形成“人人争优”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