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小学教育
让教育成为绿荫下的自由呼吸

 

□ 本刊记者   卢华清

□ 本刊通讯员   张桂玲

 

做校长23年,胡爱红先后走进3所学校。

在或长或短的任期里,她似乎都在变“魔法”。每到一所学校,她不仅能迅速找到其资源优势、破局之策,挖掘出新的生长点,而且能很快将家长变为同盟军,让社区变学区,令弱校变强校。

而今,她所在的济南市舜耕小学已成为一所响当当的名校。历经17年坚持不懈的上下求索与持续深耕,“生态化教育”就像校园里道路两旁的一株株苍翠之木一样,已经从稚嫩的种子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树,绿荫如盖,摇曳多姿,散发着蓬勃与丰盈的生命气息。

她究竟有何“魔法”?何为“生态化教育”?

故事,从23年前开始启幕。

 

在学校周边地图中发现教育富矿

 

20017月,胡爱红受命来到一所位于棚户区的小规模学校——安平街小学,当起了“掌门人”。

安平街小学的学生大都是巷子里的孩子。“他们的家大多空间狭小,基本没有学习的环境与空间。再加上家长多为生计奔波,无暇也无力顾及教育子女……孩子们的成长环境着实令人担忧。”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胡爱红依然记忆犹新。

没过多久,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胡爱红就兴奋地发现了一个“宝藏”——济南市曲艺团,它就在学校附近。“曲艺是民间艺术,接地气,很适合这些棚户区的孩子学习,也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整体素养。”这个发现让胡爱红激动不已,她数次跑到曲艺团谈合作。最后,团领导被这位年轻校长对教育的一腔热诚打动了。很快,山东省第一家“少儿业余曲艺学校”就在这所不起眼的学校里诞生了。

独具一格的曲艺课程,为棚户区这些生活相对闭塞的孩子打开了一扇艺术的大门。最让胡爱红惊喜的是,得益于“曲山艺海”的熏陶,孩子们从言谈到气质,从习惯到素质,都发生了看得见的变化,学生代表队还被选中参加了文化部春节晚会。这件学校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里程碑式的大事,让安平街小学声名鹊起,学校也由此踏上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20037月,胡爱红被派往六里山小学担任校长。同样也是规模不大,但这所学校有着不一样的地理优势——位于小香山脚下。于是,胡爱红在这座山上动起了脑筋。一方面,她利用小班化优势积极推行个性化教育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她带领教师们开发出《走进小香山》等系列校本教材。短短3年,一所“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六里山小学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她又带火了一所学校!”周围群众都这样评价她。

20078月,胡爱红被调至舜耕小学。她认识到,学校唯有立足于社区,利用社区特点和相对资源优势,才能将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因此,来到舜耕小学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观察和分析。

她了解到,这所学校距千佛山(古历山)不远,因“舜耕历山”而得名,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社会期望较高。尤其是了解到社区民众崇尚大舜文化后,她兴奋地发现:这是一座有待发掘的文化富矿!

“早在远古时代,舜帝就以‘象耕鸟耘’‘尧舜禅让’的美德开创了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的先河,舜耕小学校名的寓意就是‘继舜勤耕’。”说起舜文化,胡爱红的眼睛亮了。“扬舜之美德、做舜之传人”——正是带着这样一种使命感,一场以“舜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拉开了大幕。

舜德楼、舜志楼、舜耕楼、舜乐园……通过集思广益,每座教学楼都有了自己的名字,以凤凰为主元素的校徽,仿佛在诉说舜帝与凤凰的传说,校园主干道也被命名为“卿云路”,校门口的舜帝浮雕大气磅礴。同时,学校还开辟了“舜风流韵”文化园地,开发了以“舜文化”为核心的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大舜文化艺术节”和“舜康体育节”每年交替召开,每月开设“大舜论坛”……“生态化教育”应运而生。

 

人,永远是生态圈中不变的核心